上海2019年11月6日 /美通社/ -- 近日,公眾號《你好張江》發表文章,介紹了張江科學城中南潮科技對于工業物聯網的商業化探索。以下為經過授權發布的全文:
對于工業物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幻想:“每一件工具都能按照命令,甚至按照自己的預想去完成工作,比如織布的梭子會自己穿梭”。如今,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大規模爆發,智能制造已經從概念性“名詞”變成了實踐性的“動詞”,其價值正在不斷被發現、應用。
物聯網利用了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和物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一個物品、設備,可以通過許多方式接收信息,這些信息既包含外在的溫度、濕度、壓力、方位,也包含人類的使用模式。物聯網的出現,讓人類社會向智能化邁出了一大步。
上海南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潮科技”)市場總監張蘇娜介紹說:“隨著新一輪技術浪潮來襲,國際科技競爭開始進一步加劇,2013年德國制定了促進產業發展創新戰略 -- 工業4.0;2014年,通用電氣(GE)、AT&T、思科、IBM和英特爾五家公司,在美國宣布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緊接著,中國在2015年的全國**上正式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工業制造業作為發揮物聯網實際價值排名第一的應用場景得到全球的認可,南潮科技就在2017年開始了工業物聯網的商業化探索。”
智慧工廠的落地探索
2015年2月,南潮科技在張江科學城正式成立,自主研發了基于JavaScript語言的物聯網操作系統Ruff OS,致力于解決傳統物聯網應用開發問題,降低應用開發門檻,提高開發效率。
在工業落地的過程中,南潮科技把傳統工廠選為了首要應用場景。2017年3月,南潮科技發布了針對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工廠設備寶Ruff Plant Insight,幫助工廠完成設備的數據采集、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以及設備狀態維保等,利用公司輕量級的開發和應用,快速實現工廠智能制造升級。
張蘇娜介紹道:“南潮科技在幫助施耐德進行工業設備物聯網化升級時,將原先不能聯網的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進行物聯網化改造,使得原先PLC內的設備數據通過4G、WiFi等傳輸協議直接采集傳輸到云端系統,實現PLC的遠程編程、控制等,從而解決機器設備的售后維修問題,技術人員通過手機就能實現運維及配置。”
在不斷落地探索中,南潮科技發現中小型工廠在數字化轉型中存在許多難點。
張蘇娜解釋說:“工廠本身存在多元化需求,包括眾多的業務端,最關注的問題在于如何提高利潤,更好地生存下去,不會特別關注某單一設備問題。而我們聚焦的是工廠設備的聯網化,可以對設備進行實時的監控和分析,避免發生故障停機。其次對于眾多中小型工廠來說,數字化轉型屬于較大的成本支出,這是一個很大的阻礙。所以落地在工廠時,我們會選擇與痛點明確并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合作,這樣才能使工廠數字化轉型帶來符合客戶預期的效果和價值。”
新一輪下沉發掘細分市場
在總結了物聯網技術下沉市場的經驗后,南潮科技開始新一輪的商業化探索,希望在細分市場中發揮物聯網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真正價值。
張蘇娜告訴小編:“在過去幾年,我們發現國內每個城市都存在大量的施工工地,工地的管理工作一直都聚焦在環保和人員安全兩個方面,在環保方面主要包括揚塵監測和沖洗臺的渣土車管理。過去的工地渣土車一直憑司機個人自覺來完成車輛沖洗工作,對于沖洗臺的監管也一直存在缺失,于是南潮科技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了智能識別工地未沖洗抓拍系統,幫助政府及監管部門實時監測及識別違規工程車輛。”
去年年底,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下發通知,要求南京市內所有的工地實現“工地視頻監控和環保在線監測信息系統”的建設,并將監測數據傳輸到全市統一的“智慧工地”監管云平臺。
張蘇娜表示:“目前,在南京已經有200多個工地陸續上線了南潮科技的智能識別未沖洗抓拍系統,并將加速向全市2000多個施工工地推進,完善工地環保監管責任的落實,提高政府對工程現場的遠程管理水平,加快政府對工程現場安全隱患處理的速度。”
目前,全國各省已經逐步開展建設統一的智慧工地監管云平臺,南潮科技將根據各地政府的監管需求和目標,不斷推進智能識別未沖洗抓拍系統的安裝使用,有效治理工地環保問題。
張蘇娜認為:“南潮科技作為技術業務型公司,會在完成實際產品落地需求的同時投入新技術的研發。以物聯網為基礎更好地融合新興技術,然后下沉到具體業務場景,形成真正的商業閉環。實現物聯網技術的下沉是南潮科技不變的發展基調,接下來,我們會繼續研發新興產品,挖掘更多細分市場。”
原文作者:《你好張江》 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