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12月12日 /美通社/ -- 西門子金融服務集團近期發布洞察系列報告(二)。報告(二)繼續講述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并特別闡述了“遠程醫療”的投資價值、發展前景和挑戰。
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
隨著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醫療機構面臨的財務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需要新的工作方式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正如一位重要評論員所指出,“全球醫療健康支出預計在2021年將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長,而這一數字在2012年至2016年僅為1.3%”。[1]
數字化轉型是關鍵
無論是由國家提供、醫療保險支付還是私人支付,數字化轉型越來越被視為是控制醫療成本不斷上升的關鍵[2]。數字化可以通過連接臨床醫生、技術人員、專業護理人員、設備、系統和定位,以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地實現更好的患者體驗,從而改變醫療服務提供方式。
如果醫療機構不投資于數字化轉型,無論是在改善患者治療結果、提高運營效率,還是獲得個性化精準醫療等方面,都會損害納稅人和患者的重要利益。
付鋼,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表示:“必須要對醫療行業進行深刻的理解,了解其痛點和難點,知道如何對大量數據做標簽化和結構化的處理,這樣才能運用醫療數據的處理能力和先進算法的研發來實現對這些數據的計算加工,最終形成有用的產品。”
優先投資 - 遠程醫療
西門子金融服務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專家指出了投資數字化轉型的三個重點領域,他們認為這些領域的投資回報將更快更高。
受訪者選擇的三大投資領域之一是“遠程醫療”。這一平臺不僅允許患者遠程咨詢醫生,還可以將診斷設備與診療中心、臨床專家、診療數據庫、數據分析人員、外科中心等連接起來,從而實現醫療服務轉型,確保良好的患者體驗,同時有效控制成本。
例如,移動掃描設備可以在不同地點獲取患者的醫學影像數據,然后由遠程中心的專家連線訪問這些數據。醫生可以在另一地點遠程查看結果,也可以訪問臨床資料數據庫。因此,實現遠程醫療價值和投資回報的關鍵是將設備、系統同(臨床)專家聯系起來,也包括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數字化連接。
遠程醫療在中國
在中國,缺乏訓練有素的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這意味著醫生與患者的比例較低 -- 這一比例已從2009年的1.4上升到1.79。[3] 因此,不僅對于偏遠地區,對整個社會范圍而言,遠程醫療在改變醫療服務提供方式和改善城鄉居民所能獲得的醫療服務等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國的醫療行業正處于變革時期。根據“健康中國2020”計劃,政府要求基本社會醫療保險能夠承擔70%的醫療支出,到2020年,所有居民都可以獲得負擔得起的基本醫療服務。[4] 遠程醫療正在幫助實現這些目標,例如,中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已經開始數字化平臺創新,并在2014年開發了端到端醫療服務及保險應用程序。[5]
政府的支持可以保持中國遠程醫療的發展趨勢。2018年9月14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NHC)頒布了三項遠程醫療管理措施。[6] 這些措施承認了新興的基于互聯網的醫療服務的合法性,也包括醫院提供的基于互聯網的診斷和治療。
現在,遠程醫療已經在幫助那些擁有訓練有素的醫生或技術的小型醫療中心與其他醫院建立聯系。例如一家縣級醫院,可以利用基本的遠程醫療系統,向距離最近城市的三級醫院進行在線咨詢,從而獲得復雜疾病的診斷意見。[7]
可以預見,醫療健康領域將逐步發展為臨床醫生之間、醫患之間以及掃描設備、診斷中心、影像分析等之間的數字化聯系。
投資挑戰
然而,數字化轉型,即使只是對“遠程醫療”這一領域而言,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資,這通常超出了醫療機構的正常資本預算。據研究保守估計,未來5年,中國遠程醫療面臨的"投資挑戰"為167億美元。[8]
由于全球醫療健康資本支出預算通常占總運營預算的 5% 左右,這種投資規模大大超出了醫療機構正常投資的能力范圍。
盡管社會需求和國家政策有意愿直接購買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技術,但是這將鎖定大量資金,而大多數醫療機構通常希望將這些資金優先用于緊急運營支出。這種“凍結資本”是對公共資金的低效利用,在當今壓力重重的醫療環境下,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因此,許多醫療機構正在轉向利用專業的融資工具來幫助其實現數字化轉型。這可以快速改善患者治療結果并提高診療效率。利用私人資金獲得必要的技術和設備,可以在不“凍結”必需資金的情況下實現數字化轉型。
實現可持續投資
報告中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需要從私人資本中獲得“按使用付費”的方案,而無需投入稀缺資本。
總擁有成本也是專業融資方案的一個特點。即使是一個單獨的設備也需要維護和服務,可能還需要相應的培訓。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可能包括最初的咨詢、建筑物/設施的建造/改建、設備提供、維護/服務、系統集成、設備安裝、員工培訓,甚至包括熟練的技術人員以及相應的管理。無論是哪種情況,總擁有成本(或更確切地說是使用成本)都可以被打包成一個固定費用。
[1] 德勤,《全球醫療健康展望》,2018年 |
[2] 麥肯錫,醫療行業成功數字化轉型的四個關鍵點,2017 年 4 月 1 日;安永,10種數字化方式可以改變醫療現狀,2018 年 4 月 25 日 |
[3]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數據 |
[4] BMJ,Q Meng,中國健康承諾振奮人心,2019年6月21日;德勤,《全球醫療健康展望》,2019 |
[5] Applico, 中國醫療平臺如何為美國醫療帶來變革,2018年12月10日 |
[6] Ropes & Gray, 中國衛生部門發布關于遠程醫療的新規則, 2018年9月26日 |
[7]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中國醫療:現實農村,2018年7月23日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Chinese Healthcare:The Rural Reality, 23 Jul 2018 |
[8] 方法:基于2019-2023年預計市場的價值,減去目前的融資滲透率,市場上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比例僅為50%。資料來源:Reports Intellect, Netscribes, Market Research Futures, Markets & Markets, HIS Markit, Zion Research, Research & Markets, Morder, Technavio, GM Insights, Orbis, BCC, P&S Intelligence, Leaseurope, White & Clar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