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12月16日 /美通社/ -- 再心生物科技(Novoheart,以下簡稱“再心”或“公司”)(多倫多證交所:NVH;法蘭克福證交所:3NH)是一家全球性干細胞生物技術公司,率先開發并商用化全球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用于藥物研發的“微型人類心臟”模型。再心今天宣布與哈佛大學技術發展辦公室(Harvard University’s Offic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簽署獨家授權協議。
新協議讓再心能把市場上最先進的 MyHeartTM 平臺,與哈佛開創的心室模型及生物反應器技術加以結合。瓣膜生物反應器技術由哈佛大學Kevin Kit Parker 教授的實驗室團隊開發,Parker 教授為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及應用物理學塔爾家族教授(Tarr Family Professor),同時身兼哈佛大學韋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Wyss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ly Inspired Engineering)核心教員,以及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所的首席教員。由此產生的下一代 “微型人類心臟” 將具有無與倫比的生物擬真度,有望為制藥公司提供一個卓越的人類心臟模型,用于建造疾病模型、藥物發現和開發,并有著顯著增強的預測準確性、容量和多功能性。
再心生物科技聯合創始人和首席科學官 Kevin Costa教授評論道,“再心通過將哈佛的瓣膜生物反應器技術,與我們專利的微型人類心臟相結合,得以提升體外人類心臟測試的疾病模擬能力,達至前所未有的生物擬真度。是次合作大大推動我們研發下一代的心臟模型。具備瓣膜的新一代心臟模型可直接為更多疾病研發嶄新療法,當中包括’擴張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極為普遍的心臟病。”
這方面的學術研究由Parker實驗室及韋斯研究所的副研究員Luke MacQueen所領導,他最近在材料研究協會(Material Research Society)秋季會議上榮獲最佳墻報獎(Best Poster Award)。
哈佛大學Kevin Kit Parker 教授補充指:“我的科研團隊開發生物工程制造的心血管組織,以便更準確地理解系統的生理學、鑒定疾病的成因和機制,并為有需要的患者研發再生治療方案。在我們繼續在哈佛開展這項工作的同時,很高興看到我們的創新技術被應用到直接相關的平臺上,協助發現和開發新療法。”
由于人類與小鼠在基因組成及生理上存在巨大差異,傳統藥物測試方式的預測能力有限。再心成功研發人類心臟模型,為取代老鼠測試邁出重要一步。并為開發新療法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創新平臺,測試其安全性和療效。
再心生物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登偉評論說:“我們再心科技獨家的微型人類心臟已有多家跨國制藥和生物科技客戶使用。通過是次與哈佛合作產生的技術,將可拓闊我們的商業應用和產品項目,從而再大大推動藥物的發現和開發。。”
關于再心生物科技:
再心生物科技(Novoheart)是一家全球性干細胞生物技術公司,率先開發了一系列新一代人類心臟組織原型。它是全球首 家設計出微型活體人類心臟泵的公司,該成果能夠為藥物發現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進而為新療法的開發節約時間和金錢。再 心的生物人工心臟也稱為“微型人類心臟”(human heart-in-a-jar),是采用最先進的專有干細胞和生物工程方法構建而成。 藥物開發人員可利用該模型對新藥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準確的臨床前測試,從而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藥物研發的成 功率,并最大限度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再心最近收購了 Xellera Therapeutics Limited,以從事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級臨床材料的制造。再心目前正在開發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以及新一代心臟修復或再生療法。
TSX 創業交易所及其監管服務提供商(按照 TSX 創業交易所的政策中所定義的術語)均不對本新聞稿的充分性或準確性承擔責任。
關于前瞻性陳述的警示說明
本新聞稿中刊載的信息可能涉及適用證券法定義的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是涉及未來事件(而非既往事件)的陳述。本文中,前瞻性陳述通常涉及預期的未來業務和財務業績,并且通常包含諸如“預計”、“相信”、“計劃”、“估計”、“期望”和“打算”等詞,關于某一行動或事件“可能”、“或許”、“能夠”、“應當”或“將會”出現或發生的陳述,或其他類似表述。前瞻性陳述的性質決定了該等陳述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其他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業績或成果,或其他未來事件與該等前瞻性陳述所明示或暗示的任何未來結果、業績或成就存在重大差異。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再心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年度資料表中“風險因素”標題下列示的風險,或向 TSX 創業交易所和相關加拿大證券監管機構提交的其他報告和文件中所載的風險。前瞻性陳述是依據管理層在做出陳述之日的信念、估計和觀點,如果這些信念、估計和觀點或其他情況發生變化,相關公司并沒有義務對前瞻性陳述進行更新,除非適用證券法有相關要求。敬告投資者,切勿過度依賴前瞻性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