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20年4月13日 /美通社/ -- 常去菜市場買菜的消費者發現,相比以往,一些包裝蔬菜上加貼了一個證書: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根據農業農村部部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正在全國試行,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新模式。
作為國內權威的第三方全要素質量數據公共服務平臺,質量鏈快速研發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落地解決方案,助力政府部門快速推進制度實施。
質量鏈公共服務平臺由浪潮聯合生態伙伴,利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搭建,通過匯聚全要素質量數據,構建互信、透明、共治的質量安全生態。
生產者自行開具合格證并作出承諾
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工作,關乎民生,黨和國家高度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安全間隔期、休藥期規定,按規定進行農產品檢測、包裝和附加標識。《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指出,推進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加快建立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
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試行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決定在全國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探索構建以合格證管理為核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主要指生產者在自控自檢的基礎上,自主開具合格證,承諾其生產的農產品符合國家農藥、獸藥殘留限量強制性標準。
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試行區域上,每個省都要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率先試行;品種上,主要是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和養殖水產品。
“將合格證制度試行作為重點內容納入食品安全考核評議、質量工作考核、農業農村部延伸績效考核。”農業農村部要求建立合格證制度與農業項目補貼、示范創建、品牌認證等掛鉤機制,對率先試行合格證的種植養殖生產者提供政策傾斜和項目支持。
質量鏈推出“合格證小程序+企業服務平臺”方案
針對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實施痛點,質量鏈基于浪潮云和IBS區塊鏈平臺,匯集全方位數據,建立合格證企業服務和政府服務平臺,聚焦合格證制度實施和監督考核,面向政府、企業、消費者等不同用戶,提供主體管理、產品管理、電子合格證分發、查驗、留存,質量查詢等服務,實現合格證制度在本地的快速部署推廣,推動合格證制度實施,打造放心消費環境。
浪潮集團質量鏈事業部總經理商廣勇表示,針對當前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推廣中的主體特點和訴求,質量鏈設計了“一輕一重”推進策略,分別通過“質量鏈合格證”小程序和企業服務平臺實現。
針對農產品生產主體多且分散,以及個體農戶質量意識參差不齊等現實問題,質量鏈開發合格證打印小程序,幫助企業保存電子合格證,實時打印。“質量鏈合格證”小程序操作便捷,無需專業培訓,僅需4步,即可完成合格證打印、粘貼:微信授權簡單注冊,完善企業及產品基本信息,藍牙鏈接無線標簽打印機,打印合格證。
針對大型農產品企業,質量鏈提供企業服務平臺,方便企業宣傳展示自身質量管理能力和產品質量水平,便于消費者信任并購買。通過“合格證+質量鏈碼”, 展示食用農產品全要素質量數據,多維度描繪產品質量狀況,實現品牌效益轉化。
區塊鏈硬科技助力政府快速部署推廣
掃描一款普洱茶合格證上的二維碼,產品標準、檢驗檢測、原料溯源、生產溯源、流通溯源、知識產權等產品信息,以及產品上鏈的區塊信息,一目了然。還能掃碼購、附近購,填寫評價反饋。
在消費端,質量鏈提供“一碼查”質量查詢服務。消費者通過愛城市網App、質量鏈小程序、微信掃描合格證上的質量鏈碼,即可查看產品的電子合格證和更多質量信息,幫助消費者明明白白選擇。
目前,一些地方農業農村部門正聯合質量鏈,研究推進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落地工作。
對于政府來說,通過引導本地企業使用質量鏈平臺,可以實現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在本地的快速部署推廣,通過平臺匯聚企業主體、產品質量等數據,建立動態主體目錄,便于監管部門及時了解本地合格證制度推進情況和產品質量情況,輔助政府監管。同時,以質量鏈碼為紐帶,可以進一步打通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供應鏈節點,實現數據匯集,推動農業、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數據共享,支撐部門間協調配合,助力監管效能提升。
截至2020年3月,質量鏈已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7 個地市實現落地,2400 余家知名品牌企業上鏈,在平臺運營及政府企業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在企業關心的應用費用方面,質量鏈打造面向農產品合格證的輕量級應用,企業可以直接使用平臺SaaS服務,申請電子版合格證,操作便捷且投入成本較低,確保合格證內容符合政府部門要求。平臺也可根據企業實際需要,提供質量服務、供應鏈管理、品牌運營等定制化增值服務,支撐企業質量品牌建設,提升企業效益。
商廣勇說,質量鏈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解決方案依托區塊鏈核心技術及IBS 區塊鏈平臺,將電子合格證等數據寫入區塊鏈形成電子證據,在發生質量安全問題時,可以快速確責追責,便于事中事后監管。依托區塊鏈多中心化的結構,打造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多方共同參與、共治共享的質量共治生態,推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