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12月17日 /美通社/ -- 截至12月17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破7450萬,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65萬。毋庸置疑,戰勝新冠病毒,讓人們盡早回歸正常生活,疫苗的上市接種尤為關鍵。
目前,美國已批準了輝瑞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權,這將是美國普通民眾接種的第一批疫苗,預計到年底覆蓋2000萬人。英國也在12月8日正式啟動了新冠疫苗接種項目,成為全球首個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國家。
攻克新冠病毒 研發只是第一步
現階段疫苗研發的進展令人興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此前的統計,截至12月7日,全球有超過214種候選新冠疫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臨床試驗過程。中國的新冠疫苗也進入快車道。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已正式獲得阿聯酋和巴林的注冊批準,墨西哥也表示即將購買3500萬劑中國康希諾生物生產的疫苗。
阿斯利康-牛津、拜恩泰科和莫德納(Moderna)這三大制造商估計其2021年疫苗總產量為53億劑,且都已經提前被搶購了。國藥集團則建設了兩個P3(三級生物安全水平)生產車間,預計可以達到2.2億劑的總產量。
新冠疫苗即將大規模上市,醫藥流通環節中的冷鏈運輸問題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議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療運營管理學教授戴廷龍曾公開表示:“新冠肺炎疫苗的供應鏈,將是有史以來最復雜的(醫藥物流)供應鏈之一。”
通過航空將疫苗運輸到地球各個國家,并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有物流專家們指出,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缺乏適合儲存新冠疫苗的冷藏設施,包括中亞的大部分地區、印度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拉丁美洲大部分小國以及非洲部分地區。
全球每年約有25%的疫苗因運輸過程中的冷鏈“斷鏈”問題,產生有效性降低的風險。怎樣通過合理、安全的分發配送,讓需要的人順利拿到不損壞、不變質的疫苗,也是一項技術活。在美國,冷王、康寧、Natuzzi Ice等公司的冷鏈解決方案,正在全力保障疫苗在倉儲、分發、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據擁有80多年行業經驗的冷鏈設備制造商 -- 冷王的中國區總經理任鵬先生介紹:“冷王的全系列解決方案覆蓋-70攝氏度~ +25攝氏度的溫度范圍,既可以應對輝瑞疫苗提出的嚴苛的-70攝氏度超低溫運輸挑戰,也可以滿足類似Moderna這樣的疫苗-20攝氏度的運輸要求,還可以滿足滅活疫苗2-8攝氏度的運輸條件,全方位地保障疫苗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對于新冠疫苗來說,目前全球的需求量已達到120-150億。研發成功的新冠疫苗若要實現大規模接種,勢必面臨一場冷鏈運輸與特制包裝的巨大考驗。
新疫苗問世 對冷鏈運輸再提高要求
新冠疫苗運輸不可忽視的條件之一,便是極為嚴苛的超低溫環境。輝瑞新冠mRNA疫苗在-70攝氏度的儲運中,可以維持6個月穩定,而在2-8攝氏度的環境下只能保持5天;Moderna疫苗官方通報的儲運穩定性稍好一些:-20攝氏度存儲運輸,可保證6個月穩定;解凍后在2-8攝氏度的標準家庭或醫療冰箱內,能夠保持30天穩定。
然而實際上,可以真正達到-70攝氏度的冷鏈運輸極少,即使在發達國家,也非容易的事。目前世界范圍內只有25或30個國家擁有這樣的超冷基礎設施。現有的疫苗運輸冷藏車,未經特殊改裝前所能維持的最低溫度也只能到-20攝氏度至-25攝氏度。這意味著各國需要從頭開始建立新冠疫苗生存所需的冷鏈運輸與儲存網絡。
好消息是,目前唯一獲得輝瑞新冠mRNA疫苗中國獨家代理權的復星醫藥,已經在機場附近建設-70攝氏度的冷藏庫,并由國藥控股負責冷鏈運輸,保證在-70攝氏度的條件下運到全國各地的接種點。作為國藥、順豐等國內知名藥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伙伴,冷王表示,技術上的難點早已攻破。冷王中國區總經理任鵬先生補充說:“針對輝瑞新冠疫苗要求的-70攝氏度超低溫環境,我們專門為其設計了兩個制冷系統復疊的SuperFreezer深冷機組,并且可以做到一次性存儲60000瓶試劑的體量,是普通冰箱的60倍。在美國,我們已經開始與聯邦快遞、UPS等第三方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參與到輝瑞疫苗的分發和配送中。此外,SuperFreezer機組由我們位于江蘇吳江的工廠進行生產,可以更好地滿足未來新冠疫苗上市的需求。”
護佑疫苗安全 冷鏈運輸需覆蓋至“最后一公里”
從制造商到接種地之間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影響疫苗注射:因氣候等不可抗力原因導致交貨延誤,長途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冷卻設備失靈,冰柜異常可能導致疫苗變質......另外,目前看來,大部分備選新冠疫苗都要求注射兩次,中間需相隔三到四周,這讓冷鏈儲存的困難程度進一步加重。
通常,疫苗從制造地點運至配送中心,再運至省、市、縣級疾控中心,最后運至醫院或診所。這期間可能涉及航空貨運、海運或鐵路、卡車、拖車、面包車和冷藏包等多種運輸工具。而能夠保障不間斷的溫控是極為不易的事情,冷王是極少數擁有全運輸方式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
針對溫度敏感的疫苗運輸,他們設計并制造用了于卡車、拖車、鐵路貨車、海運集裝箱和航空集裝箱等用的制冷機組,7天24小時的高質量服務標準和零件供應備受贊譽。在2020第十四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上,冷王獲得“金鏈獎”的殊榮,對冷王在中國冷鏈運輸上做出的貢獻給予了肯定。與會期間,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與任鵬先生進行會談時表示醫藥疫苗細分市場技術難度大,冷王冷鏈運輸優勢明顯。
任鵬先生還表示,“目前,新疆疾控和西藏疾控的疫苗車已經采購了冷王的制冷機組,江西和貴州疾控中心的冷王疫苗車也即將就位,冷王將繼續同全國各地的疾控中心開展密切的合作,守衛疫苗運送的‘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我們也將繼續保持與康希諾、智飛等疫苗生產企業的緊密溝通,幫助提升疫苗運輸中全程冷鏈的安全性。”
不斷創新 疫苗長途運輸機遇與挑戰并存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醫藥物流市場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競爭空間將繼續擴大,未來該市場也有可能成為中國物流企業的下一個增長點。此外,隨著全球新冠疫苗的陸續上市,在大宗疫苗的長途運輸上,世界各國都會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滿足全程冷鏈專用的機械式制冷集裝箱,如航空冷藏集裝箱、海運冷藏集裝箱,配有專屬的外接電源接口,進行供電制冷;同時搭載UPS電源,滿足海空運過程轉運的短期自主供電。但是這些模式還是完全滿足不了新冠疫苗上市后的運輸。
此前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給出評估,針對全球78億人口,運輸疫苗需要8000架波音747的運力。在空運受限的情況下,鐵路尤其是中歐班列或將成為疫苗大規模上市后的主戰場之一。盡管歐洲目前沒有購買中國疫苗的舉動,但中歐間的合作抗疫是必然的,疫苗的大批量跨境運輸也是如此。
中歐班列在冷鏈運輸上有著較為成熟的經驗,連續服務中歐班列七年的冷王,已為其配備“遠程監控裝置”,能夠在沒有隨行維護人員的情況下,隨時了解集裝箱內的溫度及冷機冷箱的狀態,實時進行遠程控制。借助遍布世界各地近900家的冷王經銷商和專業服務團隊,中歐班列的每一個始發站和到達站都能得到運行前的檢修服務,確保每一趟班列上的貨物全程處于適宜的溫度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歐班列也極有可能承載新冠疫苗的運輸。
根據杜克大學的最新統計數據,全球疫苗預訂單已達到了98億,樂觀來看也只有7億劑能夠分配給92個已獲得新冠疫苗預先市場承諾的中低收入經濟體,中小國家的疫苗缺口依然龐大。
外交部曾經表示,中國期待疫苗研發完成后可以盡早被納入“實施計劃”采購清單,希望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作出貢獻。可以展望的是,中國新冠疫苗上市后,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將能通過加載了冷王冷鏈技術的海陸空配送,構建起全覆蓋的新冠疫苗“生命線”,成為各國協力抗擊疫情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