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4月21日 /美通社/ --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和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聯合發布的最新全球經濟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全球經濟正逐步回暖,經濟信心、訂單量、就業狀況及消費開支均呈現反彈跡象。
該報告對全球1,000名資深財會專業人士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經濟信心創下了自該報告發布12年來的最大升幅。本季度,與持悲觀預期的調研受訪者相比,認為經濟狀況將會向好的受訪者高出了26個百分點。
有觀點認為,全球經濟很可能會在2021年晚些時候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全球經濟狀況調研報告對此持相同看法。
針對中國的調研結果表明,盡管2020年第四季度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步履蹣跚,但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態勢有望延續。調查報告顯示,亞太地區的經濟信心及其他指標均在本季度有所反彈,中國經濟迅速復蘇、增長態勢明顯。同時,受惠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亞太地區2021年經濟發展前景向好。
ACCA中國內地事務總監于翔天表示:“盡管全球經濟增長形勢較為樂觀,但各地區的經濟增長前景仍有差異,這要歸因于三個對經濟增長有著顯著影響的因素,即疫苗接種率、政府推出的財政刺激政策規模以及疫情限制和封鎖措施之下的居民儲蓄水平。”
“在中國,上述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限,原因在于疫情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有效控制,中國內需和出口依然強勢——出口形勢喜人,主要出口國的GDP增長復蘇,將進一步拉動出口。”
談及全球經濟發展前景時,ACCA首席經濟學家泰勒(Michael Taylor)表示:“調研結果顯示,全球發展形勢顯著向好,經濟信心創該調查發布以來最大升幅。全球多支疫苗獲批上市推廣,極大增強了新冠疫情危機可被徹底戰勝的希望。各國推出的經濟刺激措施同樣有助于提振今年的全球經濟前景。”
“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訂單指數亦有所回升,而全球經濟也有望在下半年實現進一步復蘇。預期全球經濟活動將從2019年第四季度的衰退中走出,在今年較晚時候逐步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
從全球總體形勢來看,調研結果喜憂參半。本季度, “恐懼指數”(衡量對于客戶和供應商倒閉停業擔憂的指數)仍高于長期均值,凸顯出全球經濟前景面臨持續的不確定性。
此外,近期對于成本的擔憂指數有所增加,從上季的24升至33。這表明,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大宗商品價格和其他成本紛紛走高。但成本擔憂指數仍低于長期均值。
全球經濟有望實現強勁反彈,這引發了受訪者對于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的擔憂。三分之二的全球受訪者預期通貨膨脹率將在五年內持續上升。
但調研報告認為,受2020年全球經濟衰退影響,大多數國家明年的通脹水平將受到抑制,預期未來三至五年內將穩步攀升。報告預期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將保持強勁走勢, 通脹水平可能迅速上行。
IMA研究和政策副總裁瑞夫·勞森(Raef Lawson,博士、CMA、CPA)表示:“當前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不同于2007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07年至2009年,由于私營部門通過大量吸儲來修復資產負債表,因此全球經濟增長出現了長時間的低迷。
他認為:“新冠疫情危機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經濟危機,是因為歸根結底,疫情危機是一場健康危機,而非經濟危機。目前,相對于疫苗接種率,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因此風險依然不容小覷。但去年,各國政府為企業和家庭給予了大力支持,為疫情結束后消費的復蘇創造了有利條件。”
“消費模式以及其他疫情危機帶來的長期經濟后果可能會出現永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