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4月29日 /美通社/ -- 2021年4月28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網信辦、北京市公安局指導,北京網絡行業協會、北京司法鑒定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區塊鏈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出席論壇的嘉賓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長于銳、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長馬燕、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一級巡視員和副局長郭啟全、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朱巖、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周立權、北京網絡行業協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主任楊衛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龑,以及眾多區塊鏈與法律領域專家學者。
在與會領導與專家的見證下,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尹可挺在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宣布首個全國性公證聯盟運營鏈“信證鏈”發布。
尹院長介紹到,“信證鏈”是基于區塊鏈的可信存證與數據協同技術優勢而研發,是首個實現鏈上鏈下數據可信協同的全國性運營級區塊鏈平臺,旨在實現“一地發起,全國協同,數據可信,服務創新”的目標。同時還將依托浙江大學、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及行業龍頭公司的師資和業務優勢,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既懂技術又懂法律的復合型跨界人才。
信證鏈以公證行業為核心,通過鏈上鏈下的可信協同將公證公信力與區塊鏈的技術可信有機融合,有效解決上鏈數據真實性的問題。同時,利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國公證機構之間的行業協同,使一地的數據得以合法合規地服務于異地的業務,極大拓展了業務模式和創新能力,也使互聯網環境下的信任變得不再困難。
信證鏈由寧波標準區塊鏈產業發展研究院作為組織節點發起,首批業務節點包括北京市長安公證處、上海市盧灣公證處、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武漢市尚信公證處、成都市蜀都公證處、昆明市國正公證處(排名不分先后),已實現了服務上架、異地協同、能力開放三大功能,正在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更多新型信證服務。
信證鏈有什么作用?如何實現鏈上鏈下可信協同?尹院長舉了一個通俗易懂的業務場景:一直以來,網約車平臺的乘客安全問題都備受社會關注。據前幾年深圳公安部門排查當地的8000余名網約車司機后發現,有吸毒前科人員1425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1661名,高風險人群比例高達40%。但網約車平臺缺乏手段對司機的違法犯罪記錄進行核實,從而導致多次發生極端安全事件,平臺合規和責任義務邊界也備受爭議。
開具有無犯罪記錄公證是公證處常規且高頻的公證業務,基于區塊鏈的可信存證與數據協同技術優勢而研發的“信證鏈”將公證行業固有的公信力與區塊鏈的技術可信有機融合,依托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公證機構,通過構建分布式可信數據共享網絡,有效地實現在司機戶籍所在地完成無犯罪記錄核實工作,進行跨地域和跨機構數據的協同和追溯,大大降低協作成本,充分實現“鏈上鏈下的可信協同”。隨著信證鏈網絡在全國的不斷鋪開,基于公證處的需求業務也能夠惠及更多地區,服務更多對象。
北京市長安公證處:
信證鏈作為協同鏈、業務鏈、價值鏈,將為公證行業在數字化時代更好地服務經濟、服務民生提供有力的支撐。
上海市盧灣公證處:
借助信證鏈,許多之前無法觸及、無法解決、無法復制的業務難題和業務空白變得充滿了可能。它極大地激發了公證人員的思維深度和思維廣度,能夠使公證機構站在一個新的高度為社會提供創新服務。
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
信證鏈真正將核心聚焦在了業務模式的創新上,通過節點之間的協同功能,另辟蹊徑地尋找到了一條實現數據跨域互通的新模式,為數據的可信安全高效共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武漢市尚信公證處:
信證鏈將公證公信力與區塊鏈的技術可信有機融合在了一起,實現了數據鏈上鏈下的可信協同,彌補了區塊鏈在業務模式上的先天不足,也為公證行業深度參與新基建、新動能的構建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成都市蜀都公證處:
互聯網打破了地域上的隔閡,卻又形成了信任上的鴻溝。信證鏈的構建力圖為消弭這種鴻溝提供一種解決的路徑。通過數據的可信協同讓傳統屬地式的公證職能向外延伸,連點成鏈,交織成一個全新的信任網絡。
昆明市國正公證處:
讓科技為公證賦能,法律服務能力必然是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信證鏈的目標就是解決數據異地協同、數據存證等一攬子問題,相信信證鏈在智慧化服務的路上一定能夠大鵬展翅、扶搖萬里。
尹院長表示,信證鏈的價值絕不僅限于公證業務的異地協同,更重要的是,它基于區塊鏈技術與公證公信力的雙重加持,構建起真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縫銜接和映射,將真正成為可信、安全、高效的分布式協作基礎設施,為數字社會搭建起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