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7月7日 /美通社/ -- 今天,化工央企中化國際在上海舉辦紀念公司戰略南移20周年特展。展覽以“所有過去,皆為未來”為主題,回顧公司自2001年7月將總部由北京遷往上海以來20年的市場化探索征程與產業化創業風云,弘揚象征著創新創業、歷久彌新的“南移精神”。
2001年7月,為探索市場化發展,貼近石化市場和主要客戶,中化國際南移上海。這是中化國際歷史上一個既往開來的戰略,標志著公司在市場經濟中創新創業的開端。
中化國際總經理劉紅生表示:“南移二十年以來,公司堅持市場化發展與產業化轉型的戰略方向不曾動搖,員工與公司休戚與共、擁抱戰略變革的勇氣和決心也始終未變。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全球化運營的新材料平臺這一全新賽道,發展趨勢和方向不可阻擋。”
南移二十年的戰略轉型,讓中化國際成功擺脫了傳統貿易公司的束縛。南移前,中化國際以代理進出口業務為主,基本沒有產業型業務,經營商品不具備競爭優勢。經過20年的發展,中化國際產業化戰略逐漸清晰,經過“既做加法、又做減法”的并購整合和產業升級,形成了以精細化學為主業、具備一定行業地位的產業化格局。
公司的收入與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深刻反映著這一轉變。2001年,中化國際傳統代理進出口業務比重高達60%。而在2020年,中化國際精細化工產業收入毛利貢獻占比78%,十大主要核心產品毛利占比32%以上。
當前,中化國際進一步聚焦新材料與新能源產業,致力于在打造科技驅動的創新型精細化工行業旗艦基礎上,成為世界領先的材料平臺。公司近年來新發展的鋰電正極材料、芳綸等項目已形成產能;連云港碳三產業鏈一期項目和聚合物添加劑項目明年投產后預計將分別帶來年收入增量160億元和20億元,年均利潤分別有望達到20億元和3.45億元。
南移二十年的市場化探索與體制機制改革,也筑牢了中化國際穩健運營、戰略轉型的基石。早在南移之初,中化國際就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上海開展大膽探索,不斷學習外部先進經驗,力圖“無限接近市場”。當年包括邀請美國標準普爾對公司治理評級、公開招標聘公司審計機構等動作,都曾開創了國內上市公司先河。
自入選國企改革“雙百企業”以來,中化國際更是推出“深改組合拳”,激發全員創新創業熱情。
例如在科技創新改革方面,中化國際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17年以來,公司研發投入持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年均增速,2020年科技投入達到11.77億元,占產業收入的4.5%,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此外,公司導入并完善IPD創新管理體系,以技術和市場雙向驅動,提高科技創新的成功率;搭建涵蓋“現金+股權”、“短期+中長期”、“從孵化到產業化全周期”的多維度激勵體系,激發科技人員活力,促進新技術產出和新產業突破。
南移二十年,中化國際在公司規模、經營業績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公司財務報告顯示,2000年中化國際營業收入和總資產分別為56.83億元和20.91億元,而2020年,中化國際營業收入達到541.6億,總資產增長至559.37億元,實現了幾何式增長。
“今年是中化國際南移20周年,也是中國中化這一萬億級化工航母的成立元年。”在談及公司未來發展時,劉紅生表示,“在新的發展時期,中化國際要承擔國家使命,打造精細化工產業核心地位。希望全體員工秉承創新創業的‘南移精神’,投身新的變革,共同將公司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材料平臺,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