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21年8月5日 /美通社/ -- 應急管理信息化已經進入以數據聯動和業務協同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階段,未來將不斷融入新模式、新思維、新技術。由浪潮承建的成都市應急大數據應用平臺,在監測預警、指揮救援等五大領域,以及事故規律挖掘等16個方面發揮出重要功能,全面提升城市風險綜合防控與應急協同處置能力,向“智慧應急”加快邁進,并獲得了《人民日報》點贊。
以數據為核心 數據流驅動業務融合
以數據為核心,構建橫向集成、縱向貫通、全局共享的信息資源平臺。目前,成都市應急大數據應用平臺已接入水務局、城管委、教育局、公安局、規自局、衛健委、民政局、氣象局等多個外部單位數據,并通過對數據進行清洗、轉換、關聯、存儲,形成了應急大數據中臺,實現對數據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服務發布、對外共享,實現數據“可知、可控、可取、可聯”。
以業務場景拉動 推進應用創新
以業務應用場景為抓手,構建成都應急大數據應用支撐體系。在16個方面(安全風險預測預警、事故規律挖掘、應急救援決策分析、重點行業領域形勢研判等)和5大領域(監督管理、監測預警、指揮救援、決策支持和政務管理)開展大數據分析應用,全域感知和洞察城市安全運行態勢,為突發事件綜合分析研判和指揮調度提供智能可視化支撐。
針對嚴峻的防汛形勢,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在該平臺基礎上開發建設了“應急管理一張圖”和防汛專題應用場景,“一圖式”呈現雨量站、河道、水庫、地質災害點位綜合監測以及應急救援力量分布等情況,對氣象、雨情、水情進行多維度分析,為決策提供參考。此外,同步開發的“成都應急一張圖”APP,能直觀展現災害點位周邊應急資源、避難場所等,自動規劃救援疏散線路。
系統實現“一圖式指揮、全域感知、綜合研判、輔助決策”,已匯聚市轄區內天網雪亮視頻、雨量站、河道站、水庫站、下穿隧道、山洪危險點、地質災害點、脆弱性目標、避難場所、歷史災害點、應急隊伍、應急專家、物資倉庫等數據資源,并實現可視化展現。
“一圖式”可視化管理同樣高效應用于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為高效開展安全生產,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在應急大數據應用平臺基礎上不斷更新迭代,優化完善“安全生產一張圖”,通過對企業安全生產過程產生的數據、監管行為數據等進行辨識評估、挖掘分析,針對企業出現預警后沒有處置、預警后企業未按承諾時限完成處置、一個月內同一設備同一原因發生三次以上預警等違規行為、重大隱患超期未整改等做出快速智能執法推薦,實現數以致用,為突發事件綜合分析研判和智慧調度土工只能可視化支撐,進而有效落實風險防控,將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以平臺為支撐 推動應急應用生態建設
成都應急大數據應用平臺以浪潮政務云為支撐,以“平臺+生態”模式為依托,構建應急大數據集群、應用集群和信息資源數據庫集群,為客戶、生態賦能,目前已支撐局內多家生態合作伙伴進行上層應用建設,同時,此平臺將作為成都應急管理局基礎支撐框架,提供容器、微服務、技術和業務組件支撐,面向全局已建、在建、未建的應用系統提供應用開發、應用集成等基礎支撐服務組件環境,為后續生態伙伴信息化建設的提供統一平臺支撐服務。該平臺建設的先進理念也獲得了《人民日報》等媒體的報道。
下一步,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臺還將進一步完善,推動“應急管理一張圖”的研發及在安全生產、地震地災等場景的應用,強化大數據分析應用,賦能成都城市安全和應急管理,推動成都城市安全和應急管理現代化水平再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