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1年10月15日 /美通社/ -- 9月29日下午,在2021“留·在上海”全球留學人才及項目交流大會上,上海市人社局首次發布了《上海海歸300指數(2021)-- 城市軟實力與海歸創業生態》(RISE300,Returnees Index of Shanghai Ecosystem 300),該報告是上海市人社局聯合上海外服、上海社科院等機構共同研究編制而成。上海外服作為國內領軍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依托深厚的行業資源和領先的專業化視角,在報告的編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報告將海歸群體作為研究對象,以海歸特征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匹配度和互促性為主題,圍繞城市自身環境、海歸成長能力以及兩者關系這三個方面,構建起基于“城市環境”“成長能力”“發展相融”3個滿分100的一級指標、“城市稟賦”“政策環境”“個人素質”“企業能級”“產才融合”“城才融合”6個二級指標以及22個具體指標的全新衡量指標體系。其中,超過半數指標針對海歸創業者量身創設,彰顯了海歸人才與城市“因城而聚、因才而興、與城共進”的互動魅力。
總體而言,海歸在滬創業整體發展水平較高、競爭能力強、成長快、相融性好,整個群體具有三方面典型畫像特征:一是高學歷人群的機會型創業,二是海外資源的再國際化發展,三是與城市品格的高匹配度相融。
典型特征一:充分利用海外資源的高學歷、機會型創業者。
調研對象的主要創業動機屬于機會型而非生存型,其中91.6%表示創業是為實現理想抱負,81.6%表示是對創業活動充滿熱情。
在這批創業者中,研究生學歷者逾八成。
曾在海外擁有普通就業、高層職位或成功創業經歷的分別占71.4%、31.2%和21.9%。
技術資源(51.4%)、人脈資源(54.2%)和團隊資源(40.2%)是在滬海歸創業者最依賴的海外資源,他們大多利用其建立科技優勢、組建創業團隊和發展商業人脈。初始創業團隊核心主要由海外同事(62.1%)、國內同事(56.5%)、和海外同學(52.7%)構成。
典型特征二:再國際化程度高、與上海重點產業匹配度高、成功率高。
海歸創業企業存活能力強,逾六成在1-3年內實現盈利。
海歸創業企業與上海重點產業匹配度高,90%以上屬于上海主導產業領域,70%以上為上海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六大核心領域。這對于推動上海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意義重大。
海歸創業企業再國際化程度高,半數以上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體現出“從海外學成歸來、回國際市場去”的典型特點。
典型特征三:上海“四大優勢”為海歸創業者極大賦能。
一是人才資源優勢。69.5%的海歸創業者認為來滬創業的首要原因是上海充裕的人力資源優勢。
二是區位優勢。61.6%的海歸創業者認為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反映了開放度和國際化程度,是吸引其來滬創業的重要原因。
三是綜合環境優勢。上海海歸創業者對上海政策滿意度達95.6%,最滿意的前三項是產業政策、人才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
四是留創園支持。海歸創業者對留創園的服務滿意度高達84.9%,他們通過園區和相關網站、熟人及媒體獲取大量支持企業發展的有效信息。
總體數據顯示,“城市環境”“成長能力”“發展相融”3個一級指標得分均在80分以上,體現出上海不斷優化的城市創新創業整體生態、海歸創業群體的較強競爭實力以及兩者間的高匹配度和強親和性。
今年《上海海歸300指數(2021)-- 城市軟實力與海歸創業生態》的發布,是上海針對海歸創業群體和城市生態系統開展研究的第一步。“十四五”期間,上海外服將持續對接“留·在上海”“海聚英才”等上海市重點海外引才項目,助力上海在海歸創業生態打造、海歸創業服務優化以及城市軟實力提升方面進一步釋放效能,打造高水平國際化人才高地。
注:文中圖表均引用自公眾號“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