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2021年12月2日 /美通社/ -- 12月1日,作為加拿大木業推廣建筑工業化的年度盛會,2021預制木結構論壇在廣州成功舉辦。此次論壇以“現代木結構,‘預建’碳中和”為主題,吸引了170多位政企代表、專家學者、行業協會成員參加。本次活動得到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國辦公室、深圳市建筑產業化協會、廣東省建設工程綠色與裝配式發展協會木結構分會、佛山市裝配式建筑協會、廣州市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裝配式建筑分會、羊城設計聯盟以及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高級商務專員封安霆先生發表致辭,他談到在加拿大木材產品和建筑領域,加拿大木業是加拿大駐廣州總領事館的重要合作伙伴。加拿大森林資源豐富,在建筑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創新的冷卻技術、智能建造技術,綠色建筑建造工藝等先進技術的運用旨在打造健康舒適的建筑。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剛落下帷幕,各國致力于尋找緩解氣候變化的辦法。加拿大目前有超過3200座LEED認證的項目,政府逐漸意識到綠色建筑是實現低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中國和加拿大同樣致力于可持續建筑的發展。加拿大木業從推動建筑規范標準的編訂到示范項目的建立,證明了加拿大木結構建筑技術在中國的適用性。希望通過今天的論壇,能夠促進中加木材貿易發展,共建可持續的未來。
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裝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總工張濤先生發表致辭,他表示在碳中和背景下,木材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體現了低碳的優勢。木材與鋼材、混凝土等材料的結合,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優勢,混合結構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未來能夠加強與加拿大木業合作,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木結構的發展。
加拿大木業中國區執行總裁黃華力先生發表致辭,他談到2021年是非比尋常的一年,全球氣候變化未因新冠疫情而止步,國內外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災害,各國政府也意識到發展低碳建筑的重要性。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對建筑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全球建筑行業碳排放占碳排放總量40%,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現代木結構節能環保,助力低碳經濟發展。加拿大木業總部在溫哥華,在全球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通過技術咨詢、建立示范項目、商務考察等搭建木結構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加強政企合作,共同推動國內木結構的發展。希望未來能夠在華南建筑領域,深化交流合作,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為碳中和做出貢獻。
在本次論壇中,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張濤先生與加拿大木業中國區執行總裁黃華力先生在各方代表見證下,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整合資源,以綠色建筑、木結構產品為核心,重點研究和開發適合本土性的裝配式建筑技術標準體系及工藝工法;推進現代木結構建筑在項目中的實踐及應用,共同推動現代木結構建筑在各領域的蓬勃發展。
此次論壇邀請到了中加八名專家與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各自領域為現場觀眾帶來精彩演講。他們分別為加拿大木材理事會Woodworks項目市場開發副總裁Andrew Bowerbank先生,武漢華中科大建筑規劃學院教授、博導,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李保峰先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社長、書記、研究員文林峰女士,鄉伴文旅集團副總裁、樹蛙部落創始人付叢偉先生,LUO Studio主持建筑師、中央美院建筑學院建造課題教師羅宇杰先生,加拿大木業市場開發總監孫莉麗女士,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齊奕先生,漢森伯盛國際設計集團副總建筑師楊亞峰先生。
各位演講嘉賓通過木結構項目案例、政策解讀、鄉村振興的實踐、裝配式建筑的探索、現代木結構教育的創新思考等多維度進行了分享。在雙碳目標下,節能減排是關鍵,建筑業需要創新,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是未來發展趨勢。探討了綠色低碳的木結構建筑靈活應用裝配式手段和智能智造技術,在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等方面助力建筑產業實現碳中和的見解與展望,協同木結構全產業鏈發展,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的愿景。
在論壇最后的嘉賓對談環節,就本次主題,嘉賓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進行了分享,探索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圍繞市場動態及未來發展就建筑材料、建造方式,運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等全方面進行了分享。
木結構以節能、環保而成為綠色建筑典型的代表,在未來,完善木結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本次論壇通過從對木結構教育理念的深思,設計形態和裝配式技術的探索,以及未來智能建造趨勢的分享等,展示了碳中和背景下木結構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