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3月19日 /美通社/ -- 3月18日,全球知名的多元化化工企業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攜手《財經智庫》及《財經》雜志在京發布“2022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布會上,SABIC副總裁兼北亞區總裁李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和《財經》雜志執行主編及《財經智庫》總裁張燕冬八位相關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共話動蕩時局下的全球及中國經濟趨勢、風險與前景,并探討和解讀可持續發展大潮中全球經濟的持續復蘇之路。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正積極加入實現碳排放與吸收總量平衡,即‘碳中和'的行動中來,” SABIC副總裁兼北亞區總裁李雷指出。“但是,減碳并非一蹴而就,其間需要系統性、長期性的規劃與變革,各行各業亦需要打破行業壁壘,加強良性互動和國際合作,共同助力全產業鏈低碳轉型。同時,化工行業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旗手,也必須堅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速應用和推廣科研成果,努力打造更多更優秀的技術解決方案,助力制造業乃至全社會更好地實現以創新為驅動的高質量發展。”
“全球經濟信心指數”調查自2020年首度發布以來,三年間科學準確地反映了疫情下政商學界對全球經濟和秩序的信心和遠見。在本年度調查中,以杰出經濟學家、政商財界領袖和財經媒體專業人士為主體的受訪群體,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估平均值為4.0%。與2021年相比,受訪者整體預期更加積極,也普遍認為疫情形勢在2022年將有所緩解;然而,疫情與持續出現的高通脹現象、因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縮導致的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仍被視為全球經濟的三大最主要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2022 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增長速度被認為將出現顯著下調;但受訪者同時認為中國經濟規模大、發展韌性強的優勢也將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再加之宏觀政策具有騰挪空間,2022年全國匯市、股市仍將平穩向好,“世界工廠”地位基本穩固。針對居民對收入增長預期不足等問題,中國則應積極考慮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收入并擴大消費,同時發揮新產業新經濟的帶動作用。鑒于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同時考慮到中國數字技術的全球領先水平,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被寄予厚望;產學研各方面也應高度重視對關鍵產品、原材料和零部件等的技術攻關,助力提升整體工業技術水平。
秉持“化學成就你我TM ”理念,SABIC高度重視思想領導力建設,不僅連續三年牽頭發布“全球經濟信心指數”,與博鰲亞洲論壇也締結了長達十四年的伙伴關系。4月下旬,SABIC將第三年作為榮譽戰略合作伙伴,再次全面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以進一步凝聚各方智慧及共識,攜手各界伙伴引領行業低碳轉型和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