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年9月27日電 /美通社亞洲/ -- “2010低碳經濟-林減排論壇”于2010年9月17日上午在上海舉行。低碳經濟-林減排論壇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總工程師協會、中林聯合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聯合舉辦,是中國綠色行業界第一個由官方、學術機構及企業三方合作聯合舉辦的論壇,是一場思想盛宴,一個新商業文明與綠色價值觀的分享平臺,一個匯聚并傳播綠色力量的大本營。此次論壇包括多位學術專家,企業界,學界領導,環保機構代表出席本次會議。論壇系列活動將于2010年9月起,以低碳經濟領域各類議題舉辦公共論壇,從而提供社會各界關注低碳經濟交流共享的平臺。
據論壇組委會負責人介紹,論壇由高層領導和權威專家從在全球化的大視角下,全面審視和分析預測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資源、能源與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形勢,節能減排所面臨的壓力與存在的問題,解讀與宣示國家能源與環境政策,探討節能與環保出路,交流節能環保技術信息、進展和經驗,解讀國家即將出臺的節能與環保技術標準,加強綠色資源開發與利用,為各級政府和企業單位提供節能減排思路。論壇主要涉及的主要議題包括關注環境與商業戰略融合,致力于交流中國及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分享國際低碳產業專家及環保先鋒的思想和經驗,捕捉低碳產業的重大投資機會,構建低碳產業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的溝通平臺。森林碳匯及在固碳減排等領域的作用及發展,傳播綠色低碳環保理念,從而回應機構及個人社會責任,搭建企業界與社會組織、政府的跨界別合作通道及關于綠色競爭力的交流平臺。
企業、組織、團體及個人為何需要關注和參與環保?論壇主講嘉賓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部長褚瑛認為:企業、組織、團體為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自愿購買森林碳匯。我們可把目前正在實施的植樹造林、森林管理及保護等活動,看成是潛在的非京都規則的林業碳匯項目。
隨著全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森林碳匯正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現代林業的熱點問題,受到社會各界關注。同時,發展林業碳匯,是增加林業生產收益,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中國森林生態效益價值化,改善林農生活水平的一個有益途徑。
今后,碳匯作為一種產品推向市場,并通過國家制訂相應的政策啟動市場,為林業碳匯建立交易市場出臺相關政策。未來中國將大力發展森林碳匯貿易,建立完善的市場發展機制。
本次論壇特邀嘉賓上海零碳信息科技中心代表發言,同參加本次會議的嘉賓們共同討論在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戰略中,市場化的碳管理問題。
減排政策逐漸明朗化,《發展改革委關于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在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已將二氧化碳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家發改委還將組織編制“十二五”期間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同時,相關部門以及各地區也將研究制訂本部門、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中長期規劃和行動計劃。2010年4月,國家發改委有關專家在“中國綠色公司年會”上表示,“我國碳稅比較合適的推出時間是2012年前后;適合采用定額稅率形式;在稅收的轉移支付上,應利用碳稅重點對節能環保行業和企業進行補貼。”
如此,挑戰及機遇是并存的,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履行企業責任和樹立起環境友好形象,應對碳壁壘,自愿到碳市場上購買碳減排量,用于抵消其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企業產生的碳排放,以及進行企業的碳中和或實現企業的碳抵消,同時,也為企業形象和產品提升了知名度,更容易被消費者認可。
與會特邀嘉賓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低碳農業研究中心教授王文華闡述了森林碳匯及城市生態服務功能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她表示,森林兼具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雙重功能,林業是未來30-50年增加碳匯、減少排放成本較低、經濟可行的重要措施。城市森林是全球森林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作為城市內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城市森林植物通過削減大氣中化學物質,特別是對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吸收來影響著全球氣候的變化。
作為舉辦方,上海總工程師協會副秘書長、能效與環保專業委主任劉林根非常認同發展林業資源開發在改善氣候環境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充分肯定了中林聯合作為一家海外上市林業企業在發展林業碳匯、探索環保及市場化方面做出的貢獻。他表示今后將會于中林聯合在碳匯計量、監測標準等研究方面積極合作。
中林聯合常務副總經理何健表示,中林聯合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上海總工程師協會聯合舉辦首屆“低碳經濟-林減排論壇”,其目的:一方面響應國家號召,盡林業企業的一份倡導全社會認識森林碳匯作用和積極參與其中的企業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通過學術探討,信息交流,宣傳引導,不僅以企業和個人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林業碳匯知識的宣傳和普及,而且積極與相關機構和企業合作,逐步確立公司新的戰略規劃和布局,抓住森林碳匯創造出的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機。
中林聯合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致力于綠色能源產業開發與利用,逐步成長為一家林業高科技企業,公司的主要業務涉及營林與低產林改造、林下綜合開發、林板一體化、林油一體化、生物質能源、生態旅游、固碳減排等領域。未來,公司不僅從林木固碳減排入手,還要開發碳匯林試點等項目,借助政府為企業節能減排搭建的市場化運作平臺,實現低碳經濟發展和推動低碳城市建設,成為實現低碳環保可循環利用的林業資源綜合開發的集團上市公司。
中林聯合作為林業企業,更了解森林固碳不僅成本低,而且還具有多種生態效益和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舉例:日本減排指標為6%,其中3.9%是通過森林固碳來完成,2.1%是通過工業減排來完成,歐洲許多國家和加拿大等國,也在通過發展森林和在發展中國家購買林地造林來實現減排,此外,發展林業還能改善生態,提供就業機會,產生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益,可謂一舉多得。
中林聯合始終倡導低碳經濟是一種生產方式、生活形態、管理模式,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和每一個人。公司在此呼吁:國家盡快推出相關制度和標準;號召更多的相關企業、機構及社會和行業媒體參與到“論壇”中來,拓寬公眾參與和監督的渠道,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和導向作用,讓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準確認識和了解森林碳匯的作用,以期更好的迎接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此外,我僅代表個人,希望中國經濟界、企業界人士盡早重視低碳經濟。因為,發展低碳經濟,一是盡量節能,減少碳排放;二是能源替代,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
中林聯合認為,企業發展林木減排,不僅彰顯企業責任和改善與提高企業形象,而且企業通過儲存“碳匯信用額度”,搶占市場先機。國家鼓勵企業投資造林增匯,志愿減排。企業由于其生產、服務或交易活動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因此企業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而植樹造林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必要為企業構建一個捐資造林獲取二氧化碳、提前儲存碳信用的平臺。積極實施以增加森林儲能為目的的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林業碳匯項目,推動碳匯事業和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同時,培育公眾參與溫室氣體減排的志愿行動,使碳匯林業在更大范圍內產生影響,通過在政府、企業和公眾中宣傳普及碳匯林業相關知識,增強社會各界植樹造林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促進企業、個人參與以積累碳匯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經營活動,使碳匯林業發展向著健康、有序、規范的方向發展,為國家生態安全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做出貢獻。
中林聯合今后將致力于推進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植樹造林、森林經營和其他相關的增匯減排活動,把主題論壇一期一期舉辦下去,希望與更多的優秀企業和企業家們發展合作,并能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