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十衷如一,共拓雙碳未來
上海2023年9月24日 /美通社/ -- 2020年9月22日,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自此以來,業界對于"雙碳"人才的需求激增。據報道,"十四五"期間中國需要的"雙碳"人才預計在55萬至100萬,隨著中國穩步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未來對"雙碳"人才的需求將會持續增加。
2021年10月26日,在國務院印發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指出,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鼓勵高等學校加快新能源、儲能、氫能、碳減排、碳匯、碳排放權交易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2022年4月29日,教育部印發《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也提出未來要"推進高校碳中和的緊缺人才培養,并提高‘雙碳'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氣候拓新者"項目是由美國環保協會(EDF)創辦的人才培養項目,旨在培養低碳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青年人才,幫助企業解決節能減排中面臨的實際問題。2023年是該項目在中國開展工作的第十年。為此,9月22日,"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在上海舉行了以"踐行十衷如一,共拓雙碳未來"為主題的十年慶祝活動,以期在"雙碳"目標提出的三周年紀念日,在總結過去十年成功經驗的同時,攜手合作伙伴拓展未來的合作空間,共同探索中國的"雙碳"人才發展之路。此外,會議還啟動了"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的未來十年愿景。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潘家華,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柏國強,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科技與國際合作處處長施敏,上海市外商投資協會會長黃峰,EDF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托馬斯·穆雷(Thomas Murray),以及來自政府、企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1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會議由EDF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主持。
自2008年啟動以來,"氣候拓新者"項目(EDF Climate Corps)在中國、美國、印度招募了超過1500名學生。項目于2014年進入中國,十年來,在中國共招募了超過200名學生,與40余家世界知名企業進行了合作,挖掘出了上億美元的節能機會和50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潛力。
"氣候拓新者"項目的最大特點在于,學生需要獨立完成由EDF和企業共同制定的實習內容,包括:分析節能改造的機會和潛力、制定碳減排和碳中和目標及實施路徑、開發節能減排的管理工具、開展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管理和改進等。
在開場致辭中,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柏國強表示,作為國家戰略集中承載地、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提地,上海正在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展望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合作。氣候拓新者項目正是順應了低碳發展的趨勢,創造性地建立起了企業、學生對接平臺。不僅幫助企業通過年輕人的專業技能和才識完成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相關項目,助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同時也拓展了人才國際交流的渠道,培養了"雙碳"人才隊伍。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潘家華在主旨演講中,祝賀氣候拓新者項目在中國順利、成功、蓬勃地開展了十年的工作。他分享了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通過能源生產與消費革新來實現低碳轉型,以及其中蘊含的商業機會和人才發展需求。他表示,轉軌零碳將成為未來十年的主流。從高碳的化石能源轉軌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將推動社會轉型、就業增長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作為"氣候拓新者"全球項目的創立者之一,EDF解決方案執行副總裁托馬斯·穆雷(Thomas Murray)認為,中國的"雙碳"目標將推動我們走向碳中和的未來。而"氣候拓新者"培養的青年人才,將為這一深刻轉型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持。他們有潛力成長為未來中國的商業領袖,以及優秀的氣候領導者。
EDF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在發言中指出,氣候變化已經成為當今人類面臨的最迫切的危機之一。而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氣候拓新者"是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項目,也代表了一個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青年群體。這里匯聚著不同專業領域的青年大學生,與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大家結伴而行,相互成就,共同探索氣候解決方案。"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低碳發展已成為新時代發展的方向,而低碳轉型更需要人才支撐。值此"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實施十周年之際,我們齊聚上海,總結成果、凝心聚力,共同探索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之路。
"聚合、探尋"專題討論環節聚焦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相關探索。來自羅氏制藥、金拱門、凱馬特、迪卡儂、隆基等合作企業的代表介紹了項目同學的工作成果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的幫助,并分享了企業參與"氣候拓新者"項目的感受。
隆基綠能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汪子阜談到,"氣候拓新者"的同學們參與隆基的"雙碳"工作,這是一個共創的過程。憑借優秀的學習能力,他們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就做出很好的成績。未來,他們將帶著這份經驗積累進入不同行業,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雙碳"人才建設做出貢獻。
在"賦能、創變"專題討論環節,往屆"氣候拓新者"項目校友分享了自己的實習經歷和實踐經驗。通過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參與項目的學生能夠幫助企業發現節能減排、降耗增效的機會,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這些低碳人才的成長將為未來的環保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2022屆校友裘藝貝認為,"氣候拓新者"項目在中國可持續雙碳領域實習項目中獨具優勢,兼具著國際視野和中國特色。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擁有強大的自主性,并能參與項目決策環節。這樣實習經歷也讓她更加堅定了未來的職業選擇。
另外,會議還正式啟動了"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的未來十年愿景——目標是未來十年培養1000名低碳人才。"氣候拓新者"項目將更加深刻地融入中國的"雙碳"工作,從三個方面助力全社會的碳減排進程:
一、融入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支持區域綠色低碳轉型。項目將聚焦上海和長三角地區等地區,服務這些地區的工業產業鏈減排和交通碳減排。
二、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支持鄉村綠色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項目將以環保和低碳的方式,促進包括農業部門在內的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選拔出的"氣候拓新者"們將針對中國農村地區展開調研分析,協助解決與糧食生產和農業減排相關的問題,將綠色低碳理念融入鄉村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三、融入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向發展中國家在華留學生開放更多機會,讓其在實踐中了解中國企業綠色管理經驗,創新企業碳管理解決方案,以在未來更好地服務于本國綠色低碳轉型,打造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轉型人才網絡。
未來,"氣候拓新者"中國項目將繼續聚焦綠色低碳人才,貫徹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項目模式,同時也將積極拓展人才國際交流渠道,助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