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州2023年11月7日 /美通社/ -- 近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23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暨全球汽車ASTC(Auto Standard, Test and Certification,即汽車標準、檢測、認證)閉門研討會”在廣州市南沙區召開。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檢驗和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以下簡稱“TÜV萊茵”)應邀出席,與政府有關部門以及汽車、信息、交通、能源、物流、原材料、標準檢測認證等領域的行業機構、高校院所和領先企業代表,圍繞新汽車時代汽車供應鏈變革方向與轉型路徑、新形勢下國際市場準入規則變化趨勢與開拓路徑等熱門話題展開探討,凝聚行業智慧,助力廣州乃至全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TÜV萊茵大中華區交通服務南中國區總經理馬向芳出席了大會期間舉行的全球汽車ASTC高峰論壇,并就論壇主題“協同與創新——汽車標準檢測認證新生態”發表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縮寫CBAM)對汽車供應鏈綠色出海的影響”主題演講。
她表示:“中國整車廠正在從單一的出口貿易模式,逐漸發展為通過跨國并購、海外生產基地建成投產、全球研發中心設立、銷售網點鋪開、品牌推廣策略制定與執行等方式開拓海外市場。歐盟CBAM的落地將不可避免地對包括全鏈供應商在內的中國汽車企業造成影響,為此,中國汽車企業應加速自身的低碳轉型,包括增加清潔能源使用、制定減排路線圖、參與碳排放交易、投資研發深度脫碳新設備與技術、借力產學研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等,借機提升低碳競爭力,同時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深度布局5G、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減少隱含碳排放。與此同時,中國汽車企業應逐步建立起健全的、高質量的全生命周期環境排放數據庫,通過加強供應鏈管理來滿足相關合規要求。切實可行的歐洲新市場進入策略也需要同步規劃起來,借助靈活變通、因地制宜的銷售模式以及本土合作伙伴的支持實現品牌的深度滲透。”
大會期間,馬向芳還出席了ASTC高端閉門研討會,與一眾國內外領先檢驗、檢測和認證同行共議“國際政策與汽車出海的標準檢測認證合作機制”,具體議題包括:如何通過標準協同,實現規模效應和良性競爭,減少不必要的研發投入,縮短開發和驗證的時間;如何實現換電及電池包標準協同、國產汽車芯片標準協同、汽車連接器標準協同等;如何通過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領域的標準和檢測技術創新,引領國際標準和檢測技術的發展,提升中國在汽車創新領域的技術話語權等。
全球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急需建立ASTC新生態。市場的激烈競爭要求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加快技術創新并降低成本,標準協同成為企業同時確保高質量與低成本的最佳選擇。此外,行業的發展也對標準檢測認證模式創新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廣州作為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12家整車制造企業、4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1200多家零部件和貿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涌現的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具有相對完善的產業生態,成為名副其實的汽車之城。2022年全市汽車產量超過310萬輛,整車產銷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居全國城市之首,距離萬億級汽車之城的目標再進一步。近年來,廣州正錨定萬億級智車之城的目標,加速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整車與零部件企業的布局,全力推動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和綠色化的方向躍升發展。汽車產業也已成為南沙區目前規模最大、帶動力最強的主導產業。
TÜV萊茵車輛檢測認證服務始于1904年,致力于為價值鏈每個階段的參與者提供精確、專業的服務。無論是傳統車輛、還是新能源汽車,TÜV萊茵皆可提供包括研發階段的目標市場法規調研、整車與零部件測試及認證、道路適應性測試、市場準入認證,生產階段的質量管理,售后階段的服務質量提升,以及供應商能力搭建、人員資質認證等服務。針對智能互聯交通,還提供國內外自動駕駛車輛安全評估、歐盟國家自動駕駛豁免審批、自動駕駛場地安全評估、智能交通系統獨立驗證與確認等全方位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