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2月28日 /美通社/ -- 日前,《服務器操作系統遷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經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批準后正式發布,將于3月正式實施?!吨改稀酚衫顺毙畔款^,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阿里云、統信軟件等20家業內知名機構及企業共同起草,適用于服務器操作系統(簡稱"操作系統")在同CPU或跨CPU架構服務器間遷移、同一操作系統升級、不同發行版操作系統遷移等場景,為用戶進行系統遷移操作提供規范指導。
服務器操作系統遷移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眾多技術細節
操作系統作為連接底層硬件和上層應用的橋梁,向上銜接各種中間件和應用軟件,向下納管各種芯片、硬件、網絡和基礎設施,對于業務的穩定運行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隨著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的深入,用戶對操作系統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但要能兼容適配各類硬件架構和設備,提供相應的驅動程序支持,還要具備AI能力,為AI應用搭建最佳運行環境,同時還要具備穩定可靠特性,符合安全合規的要求。
為了提升安全性,優化性能以滿足業務需求,特別是滿足合規性要求,遷移到新操作系統成為企業或組織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決策。而操作系統遷移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涵蓋環境、配置、軟硬件信息的收集及兼容性適配,遷移方案的制定與驗證,以及遷移實施與后續的系統監測優化等多個環節,涉及眾多技術細節和潛在風險。
《指南》提供行業統一標準規范指導 遷移效果可量化可評估
《指南》為用戶操作系統遷移提供了詳細的指導規范,確保遷移過程高效、可靠且標準化,讓遷移工作對業務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障數據安全,實現遷移效果可評估、可量化。
對于用戶關心的系統遷移時的數據安全問題,《指南》建議收集客戶對數據的安全性需求,包括數據收集范圍、使用處理方式和數據保護措施等,對操作系統和業務軟件遷移的技術可行性和復雜度進行評估,并對環境數據和系統配置進行備份,針對備份數據給出還原方案,以應對系統遷移失敗導致的數據丟失風險。
對于操作系統在跨CPU架構服務器間的遷移,《指南》建議做好環境信息收集整理,圍繞CPU硬件及相關業務軟件評估遷移可行性,按需改造并優化應用程序。通過模擬生產環境,驗證操作系統、業務軟件和CPU等硬件的兼容性,并通過功能測試、性能測試、穩定性測試、安全性測試驗證系統穩定性、性能和安全性。系統遷移完成后,根據生產環境的實際業務情況,圍繞CPU利用率、內存占用等系統性能方面持續開展優化,提升用戶體驗。
在遷移效果評估方面,《指南》明確了應輸出包括操作系統遷移方案、運行監測報告、日常維護記錄、系統優化方案等相關文檔。以上文檔中記錄了遷移后業務系統的資源占用情況,包括業務進程的 CPU、內存、磁盤、網絡等資源使用情況,遷移前后操作系統日志變化情況,包括系統日志異常和日志量突然增長等問題,操作系統和業務軟件的異常告警事件,包括操作系統宕機、業務軟件無法訪問等高危告警事件,以及客戶環境日常維護記錄。通過全面的文檔記錄,讓操作系統遷移效果量化可見。
《指南》的發布,為服務器操作系統遷移提供了的全面指導,對用戶而言,明確了系統遷移流程步驟,提前了解遷移過程中的風險事項,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對各廠商提供的服務可進行量化評估;對廠商而言,《指南》不僅提供了技術實現的參考標準,降低開發成本,提高服務效率,還有助于提升差異化優勢;對于操作系統及服務器產業而言,《指南》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指導規范,加速了遷移服務技術創新進程,促進操作系統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