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母乳喂養周活動在北京舉行
北京2011年8月2日電 /美通社亞洲/ --母乳喂養不僅能保護嬰幼兒不受感染,還有助于促進親子關系,這些益處已為大眾所熟知。然而,母乳喂養在預防肥胖、心臟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癥等慢性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卻鮮為人知,而這也是今天在北京啟動的“世界母乳喂養周”上所傳達的核心信息之一。
“有充分的科學數據表明,母乳喂養不僅僅是在保障兒童生存的短期干預措施,也是一項長期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辦榮明達(Dale Rutstein)在啟動儀式上表示。“所有的家庭都應當了解只有母乳喂養,而不是配方奶粉,才能給孩子提供很安全和較佳的營養。”
今年“世界母乳喂養周”宣傳活動由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主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大使楊瀾出席了今天的啟動儀式。
楊瀾分享了母乳喂養的親身經歷,并鼓勵準媽媽們把母乳作為給孩子較好的禮物。“我的孩子在最初的六個月基本上也是吃母乳,出生后半年沒有生過什么病。我看到一個研究報告也說明,母乳喂養可以讓孩子的智商增加幾個點。”
“來自丈夫和家庭的支持也很重要……企業、單位和機構應當給母親提供更好的條件來幫助她們完成神圣的使命。”楊瀾還建議在公共場所設立更多的母嬰室,用人單位提供給職場媽媽們工作時間上的便利,來支持母親進行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率在中國仍然不高,尤其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的六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率較低。為此,中國衛生部門推出了促進母乳喂養的新舉措,并鼓勵持續母乳喂養并輔之以適當的輔食,至少堅持到兒童滿兩周歲。在中國母乳喂養率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奶粉廠商每年投入數十億元對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行夸大宣傳,從而誤導了很多女性誤認為母乳代用品對孩子好。
“除了有助提高兒童智力發育,預防女性乳癌和卵巢癌之外,母乳喂養還能預防心臟病、肥胖和糖尿病。這一信息來的非常及時,因為當前中國的慢性病已經成為普遍的健康問題。”榮明達說。
除了相關領導的致辭外,來自專業機構的衛生工作者和在場的準媽媽們分享了關于母乳喂養的科學知識和做法,鼓勵準媽媽們順利開展母乳喂養。
本次“世界母乳喂養周”的主題為“母乳喂養 -- 傾聽、訴說和分享”,強調了社會的每一分子,包括青年人、男士、老人和女性都應當了解和分享有關母乳喂養的知識。如果青年人能夠盡早了解正確的信息,就越有可能在將來做出支持母乳喂養的選擇。榮明達呼吁通過新媒體,如網絡、博客、短信等方式,在青年人受到配方奶粉廠商的誤導之前,搶先讓年輕人掌握正確信息,了解嬰幼兒喂養方面的知識。
母乳喂養有助預防慢性病的科學證據摘要:
*來源:Smith JP, Harvey PJ.《公共衛生營養》2010,《慢性病與嬰幼兒營養:對于公共健康是否重要?》,WHO, 2010,初步數據。
**來源:《母乳喂養擁有長期效果的證據》,WHO,2007
關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世界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幫助兒童在嬰幼兒期和青少年時期實現生存和發展的權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是世界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最多的機構,為兒童提供衛生保健和營養、良好的供水和環境衛生設施,保障所有男孩和女孩都能接受優質的基礎教育,并保護兒童免受暴力、剝削和艾滋病的傷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47年至1951年間即解放前后曾向中國提供援助,援助內容包括:緊急救援、食品營養以及提供衛生保健培訓等。197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式開始與中國政府合作。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所有資金均來自政府、企業、基金會和個人的自愿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