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和韌性成為企業持續轉型、尋求增長突破的核心能力
上海2025年7月24日 /美通社/ -- 埃森哲(紐交所代碼:ACN)最新發布的《2025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發現,中國企業在更廣、更深的維度上開始規模化應用人工智能(AI),并逐步提升了云、安全等企業核心技術能力,持續推動企業重塑。然而,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落地過程中,只有少數企業實現了顯著價值。
本次研究發現,46%的受訪中國企業正在規模化應用生成式AI,將其嵌入大部分的業務和流程,AI技術已經從客戶服務、營銷等應用場景延伸至研發設計、制造、供應鏈等更復雜的領域。但僅有9%的受訪企業由此實現了生產效率、收入和利潤提升等顯著成果。
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朱虹表示:"在全球經濟格局加速演變、波動性和不確定更大、企業業績承壓的環境下,創新和韌性成為了中國企業尋求突破的著力點。隨著數字技術日益深入各個應用場景和業務流程,企業只有不斷重塑轉型,加快探索新前沿,夯實數字化基礎,升級運營并釋放技術與人才融合的潛能,方能最大化將價值落地,實現高質量的增長。"
埃森哲連續八年跟蹤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今年調研了來自七個行業的160余家中國企業。研究指出,面對諸多不確定性時,中國企業繼續加大創新投入,持續重塑業務和職能,開創全球競爭力。在經濟波動加劇、海外運營擴大的新格局下,中國企業需要在組織架構、協作模式和業務流程等方面提升運營成熟度,進一步打造企業整體韌性。
研究指出,企業對于AI的探索和應用離不開關鍵數字技術能力的建設。過去一年,中國企業在打造數字核心維度取得了明顯進步:有33%的受訪企業已經意識到,AI與云的深度融合可以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有58%的企業表示能夠根據業務變化靈活、快速地更新安全策略和工具。最新的埃森哲全球變革脈動調研也顯示,有53%的中國企業正在通過AI連接和融合多個流程,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11個百分點。
同時,研究表明,企業需要繼續補足在人才、數據等方面的短板,才能加速AI的規模化應用,并更好地響應業務需求,增強企業韌性。僅有15%的受訪企業認為其在數據分類標準統一且用戶可合理使用方面表現優異;有33%的中國企業能夠通過數據分析和AI技術實時、自主地優化運營;只有34%的企業對現有組織架構進行了重新設計,以適應AI驅動的協作模式和崗位調整。
朱虹補充道:"對照過往近十年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歷程,我們發現,領先企業在應對內外部挑戰時候更具韌性,也能更積極地適應和擁抱人工智能時代。在新格局下,企業必須盡快開啟系統性變革,在企業系統、組織模式和治理結構上真正塑造強大的韌性和能力。"
報告建議企業從四個方面采取行動,在穩健運營的同時尋求新的增長突破。
關于本次研究
埃森哲《2025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構建了跨行業的評估框架,包含6個維度、18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深度研究并評估企業的重塑進程。本次研究調研了七個行業的163家中國企業,包括高科技制造、汽車、工程機械、新能源、消費品、零售業、化工。
關于埃森哲
埃森哲注冊于愛爾蘭,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公司,致力于幫助世界領先的企業、政府和其他組織構建數字核心、優化運營、加速營收增長、提升社會服務,快速且廣泛地創造切實的價值。作為一家以人才和創新驅動的企業,我們擁有約79.1萬名員工,為120多個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技術是當今變革的核心,我們依托云、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領先技術優勢,憑借翹楚的行業經驗、專業技能以及全球交付能力,并通過強大的生態系統關系推動全球技術變革。 埃森哲戰略&咨詢、技術服務、智能運營、工業X和Song事業部擁有廣泛的服務能力、解決方案和知識資產,我們基于共享成功的文化和創造360°價值的承諾,幫助客戶重塑轉型并建立長久互信的關系。我們為客戶、員工、股東、合作伙伴以及社會創造360°價值,并以此為衡量自身的標準。
埃森哲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近40年,運營和辦公地點分布在北京、上海、大連、成都、廣州、深圳、杭州、香港和臺北等城市。
了解更多,敬請訪問埃森哲中文主頁accentur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