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5年7月24日 /美通社/ -- 2025年7月,在"717京東騎行節"北京站折疊車競速賽的賽道上,大行彎把P18一騎絕塵,強勢奪冠。這輛搭載"快車道"技術的折疊車,以顛覆性設計重新定義了城市騎行的速度邊界——當傳統折疊車還在追求便攜性時,大行已通過技術革新讓折疊車具備了媲美公路車的競技性能。這場勝利,是大行"快車道"技術體系從實驗室到賽場的完美驗證,更是人類對速度與效率永恒追求的又一里程碑。
一、技術突破:從設計革新到速度革命
"快車道" DAHON-V 是一套自行車設計及驗證的技術和方法,有效解決自行車設計缺陷,提高各類自行車的速度;而此項技術應用在折疊車上,馬甲線、超級下管等專利技術廣泛應用,使折疊車如虎添翼,徹底打破普通折疊車"上坡無力、下坡飄忽"的刻板印象,讓眾多騎友體驗到小輪折疊車,也能擁有大輪公路車的速度。
(以上圖片均為不同車型)
伴隨大行多款加載快車道技術的彎把折疊車問世,特別是彎把P18首次出現在賽場就勇奪冠軍,令很多熱衷速度的車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二、場景進化:從通勤工具到競技裝備
"快車道"技術的革命性重要一環,在于它突破了折疊車與公路車的品類界限。以大行彎把P18 為例,其折疊后可輕松放入汽車后備箱,亦可上公交地鐵,讓通勤更便攜;而它展開后通過雙束仔結構及彎把設計,可輕松調節握距,并通過改變握把姿勢,瞬間切換競速姿勢與通勤姿態。
這種"一車雙態"的特性,正在重塑城市騎行生態,對年輕消費群體具有強大吸引力。
三、綠色承諾:速度與可持續的共生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快車道"技術正成為綠色出行的加速器。大行與金輪集團、昇陽(SYB)等知名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將"快車道"技術授權給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行業技術升級,提升產品品質。
四、速度即自由,永無止境
從麥哲倫船隊用37個月完成環球航行,到萊特兄弟實現人類首次飛行;從劉長春孤身赴美參賽,到蘇炳添百米跑進9秒83——人類對速度的追求,本質是對自由邊界的拓展。大行"快車道"技術,正是這種精神的當代延續:它用鋼索與算法重構力學,用折疊與競速定義場景,用輕量化與智能化守護綠色。當P18 Ultra在賽道上劃出銀色弧線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輛自行車的勝利,更是一個物種對效率的永恒渴望,以及一個品牌對技術普惠的堅定承諾。速度永無止境,而大行,正在為這個極限書寫新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