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1年11月11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一達通平臺運用成熟的電子商務風險管控手段,嫁接中小企業和銀行兩頭,解決了中小企業的風險問題和銀行的授信、成本問題,實現了科學的融資流程。
廣東省經信委一項對珠三角200家中小工業企業的調查問卷顯示,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的首要難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和阿里巴巴發布的“小企業經營與融資困境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63%的小企業有現實的融資需求,其中76%的需求在100萬以下。
全國工商聯的調查顯示,九成以上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貸款,微型企業的融資狀態更為窘迫,中小企業能從銀行拿到2至3分利(月息)的貸款已經相當不錯,浙江地下金融的月息利率甚至已經高達5分以上。
資金在藝術品、銀行理財產品、房地產等領域泛濫成災,但就是流不到中小企業,到底是因為無利可圖還是渠道不暢?
陷阱還是餡餅 掘金中小企業
關于中小企業倒閉潮的傳聞不絕于耳,雖然商務部、工信部等政府機構否認存在倒閉潮,但都承認中小企業“面臨很多苦難”。融資渠道少、技術創新所需資源不足、生產經營不具規模經濟等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削弱了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導致其議價能力弱、抵抗風險的能力差。
除了自身劣勢,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也不容樂觀。小企業創造著創造了80%的就業,將近70%的出口,60%的 GDP、50%的稅收,但只拿到不到10%的銀行貸款;國家一收緊銀根,大企業就利用其強勢地位將資金收緊的壓力轉移給處于劣勢地位的上下游小企業,從而使得許多小企業周轉資金異常緊張。
內憂外患,生存艱難,加上財務不透明、量小、周轉快,銀行銀行投入大、收益小,自然不熱心。即使這樣,卻偏偏就有很多人看上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市場。一直都很火爆的傳統民間借貸自不用說,近年來開閘的小額貸款公司迅速遍地開花,中小企業正是其重要甚至主要客戶群體。
深圳市小貸公司的年化利息超過50%,而不良資產率卻很低。深圳市金融辦發布的“2011年1至5月份深圳金融運行情況”顯示,32家小額貸款機構自開業以來,為社會解決206.69億元的融資需求,本年度新增貸款63.10億元,貸款余額40.51億元,不良資產余額僅僅為1.34億元。另據一位小貸公司的人士透露,違約的小貸客戶以低收入的工薪階層為主,小企業很少違約。以此來看,小貸公司的小企業貸款高利息、低壞賬,利潤相當高。
小企業貸款存在較大風險,但并非不可控的。小企業的劣勢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也是一種優勢:經營決策快,成本及綜合風險相對較低,同時對市場反應敏銳,行動靈活。并且,中小企業中私人家族經營者較多,內部命令一元化,執行力強,能快速協調企業內部的所有資源,使之效率、效益較大化。
現有銀行體系始于計劃經濟時代,主要服務對象是國有大型企業,并非針對中小企業而設計,從組織架構、考核機制、信貸管理、審批、風險評價都不適用小企業。
小企業融資,一個完善的、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必不可少。而金融市場的運作也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第三方機構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角色。
如同支付寶解決了交易的資金安全問題,第三方機構對小企業融資的風險控制至關重要:聯保貸需要商會、同鄉會等組織參與;供應鏈融資需要物流、倉儲、核心大企業的支持與配合;客戶調查少不了征信和評級機構。
第三方的貢獻不僅在于風險管理,更在于幫助小企業提高了競爭力、增強了造血能力。換句說話,第三方既幫助解決了還款意愿問題,又幫助解決了還款能力問題。一達通外貿供應鏈公司就為小企業提供物流、報關、財務、采購、銷售、融資等全方位的、專業的服務,使小企業得以專注于研發等自身優勢領域,揚長避短。畢竟,小企業的優勢不是全能而是專注、靈活。
一達通平臺運用成熟的電子商務風險管控手段,嫁接中小企業和銀行兩頭,解決了中小企業的風險問題和銀行的授信、成本問題,實現了科學的融資流程。從已經實施的結果來看,一達通平臺已經通過中國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近4億人民幣融資,惠及3000多家中小企業,沒有產生一例壞賬率。
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核心就是改變其絕對弱勢的地位,增強其自身造血功能,在此基礎上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主體參與進來,為小企業提供豐富多樣的供血渠道。這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也非某個公司或者某個行業所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