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2012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將發布
北京2012年10月12日電 /美通社/ -- DCCI 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網購交易規模達8541億元,預計2012年將達12741億元?;仡欀袊鳥2C電子商務平臺發展歷程:1999年左右,以標準化圖書等商品起家的當當網、卓越網為發端;到2003年,淘寶網的成立讓網購進入大眾視野;而2007年左右,京東商城和凡客誠品的成立更是開始帶動獨立B2C熱潮;2010年蘇寧易購上線,更是標志著電商渠道對傳統渠道產生了沖擊……互聯網對整個中國實體產業鏈正在發生改造。而中國電子商務在長時間的發展周期中到底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
經歷了2010-2011年的電商熱潮,經歷了電商廣告“大戰”,2012年的中國電子商務逐步回歸于理性。雖然期間不乏賺人眼球的價格戰,然而對于電商企業來講,其面臨的更大挑戰來自于電商運營力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的考驗。試問:逐漸回歸理性的電商能否完成運營力之蛻變?
10月17日,Eworld 電子商務世界暨2012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發布將在北京亮馬河飯店舉行,將圍繞“電商運營臨界點:撥開迷霧-發現規律-問道藍海”的主題展開討論,探尋電商運營關鍵要素關系及營銷本質。
價格戰不應是電商的競爭優勢
2012年,各大電商企業仍停留在簡單的價格拼殺階段,依靠不斷融資來支撐企業的正常運營。在沒有供應鏈優勢的前提下盲目進行價格戰來獲取新用戶往往成為電商營銷入門的第一課。
DCCI《2012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對近年來電商企業營銷成本水漲船高之怪相分析道:隨著企業擴張需求、競爭的促使,獲取新用戶的投入會快速增加,由此單個新用戶成本也呈現快速上升。電商新用戶營銷成本快速上升的主要動因源自激烈的競爭,而一家企業想要開拓更大的市場,參與競爭是必經階段。但電商新用戶獲取成本并不會一直無限度地增加下去。在前期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也逐步累積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當企業品牌覆蓋與優勢出現之后,單個新用戶獲取成本會開始下降。因此,即使營銷資源費用節節升高,也依然有企業保持比較低的新用戶獲取成本。
《2012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認為,營銷戰、低價不應是電商企業的競爭優勢。未來的電商需要回歸最基本的商業邏輯,將電商的本質回歸到產品的競爭力,足夠競爭力的產品是打造品牌的基礎。企業如何將規模、專業、服務和價格相結合,打造真正的企業自身優勢?應是電商企業思考的主要問題。
精細運營將成為主流
隨著資本市場的降溫,主流電商運營思想回歸理性。除去仍有小部分企業繼續采用粗放的運營模式之外,大部分電商企業已經開始尋求低成本精細化的運營出路。
電商精細化運營理念不僅僅是資本市場環境偶然促生的產物,而是電商行業發展至今必將進入的階段。大多說企業已經逐步將用戶數據挖掘、客戶關系管理、購物體驗優化、網站服務提升等方面列為企業運營的重要方向,而非通過一味的流量獲取與廣告投入來增加銷售規模。用戶體驗優化、網站建設優化、數據系統優化、供應-物流優化、倉儲配送優化等針對運營各部分的精細化運作,終將從一種趨勢逐步成為主流。
趨勢:電商銷售渠道本質凸顯
DCCI分析發現,在互聯網環境中誕生與成長的電子商務平臺競爭雖激烈,但同時蘊含著巨大機遇。而今在純互聯網背景的電商企業“大戰”硝煙逐步平息之后,又迎來了傳統品牌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熱潮,隨著阿迪達斯、歐萊雅、七匹狼、戴爾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入駐天貓,傳統品牌產品的網絡直銷已不是稀奇之事。電商作為一種銷售渠道的本質,將在傳統品牌在網上銷售真正習以為常時徹底體現出來。
馬云今年9月份表示,從B2C全面挺進C2B,這是未來三到五年社會的必然趨勢,將培養一百萬家年營業額過100萬的網店。然而,一向以規模速度等成本效率關鍵指標求存的電商市場,“小而美”電商又將如何插縫求勝?10月17日,聚焦Eworld2012電子商務世界現場探討,從《2012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中尋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