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的質量和成效正在持續提升,但創新領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上海2013年9月25日電 /美通社/ -- 由中國商業媒體領航者《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與全球頂尖的管理咨詢公司博斯公司聯合主辦的“2013中國創新論壇”在上海召開。在本屆論壇上發布了由《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聯合博斯公司,中歐國際商學院和比荷盧商會共同開展的《2013中國創新調查》的調研結果。
本屆論壇以“大裂變中的創新者解答”為主題,邀請了眾多行業領袖前來論壇現場共同探討與解答企業創新相關的話題,其中包括寶潔北京技術研發中心總裁、全球嬰兒護理品研發總裁朱健文;微軟亞太研發集COO申元慶;陶氏化學亞太區CTO姚維廣;小微金服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大眾點評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龍偉;聯合利華上海研發中心開放創新總監王紅強;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黃晨東等企業領袖。
《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吳伯凡認為,“創新”已經成了一個超載的概念,而且一個東西一旦過度詮釋、過度使用的時候,這個概念反而模糊不清,很多時候把發明和創新混為一談,把創意跟創新也混為一談,“我們正在做的是正本清源,鼓勵真正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和領袖,推動中國本土商業創新環境的不斷優化。”
“2013年中國創新調查顯示,相比去年,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出現大幅提升,未來數年可能會出現更大的突破。”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范賀文(Steven Veldhoen)先生表示:“跨國企業已經開始逐步了解中國企業的能力,并試圖模仿,將這些優勢與其現有的經營策略相結合,所以中國企業今后面臨的較大挑戰是保持自身優勢。”
在此次論壇上發布的第二年度的《2013中國創新調查》,共有264名受訪者參與,人數比去年多一倍。超過80%的受訪者擔任公司的總裁級、總監或經理職位。結果表明,相比歐美及其他地區的企業,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升。今年有近三分之二的在華跨國企業受訪者在調查中指出,部分中國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與自己持平或更強,這一數字大大高于去年48%的調查結果。
根據本次論壇發布的創新研究,創新企業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盡管這三種創新戰略都能實現巨大成功,但根據研究顯示,長期而言,采取需求搜尋者戰略可能帶來較高的回報,但實現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今年的中國創新調查發現,中國企業中需求搜尋者的比例更高。在2013 年,44%的受訪中國企業認為自己采取的是需求搜尋者戰略,而全球創新 1000強中的平均值僅為27%。
調查結果摘要:
附錄:
通過調查評選出十大最具創新精神公司以及十大最具創新精神人物,獲獎榜單如下:
十大最具創新精神公司(外資)
排名 | 公司名稱 |
1 | 3M公司 |
2 | 蘋果公司 |
3 | 三星電子 |
4 | 谷歌 |
5 | ABB(中國)有限公司 |
6 | 寶潔(廣州)有限公司 |
7 |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 |
8 | 微軟 |
9 | LG電子 |
10 |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
十大最具創新精神公司(非外資)
排名 | 公司名稱 |
1 | 阿里巴巴集團 |
2 |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
3 |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
4 | 聯想集團 |
5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6 | 招商銀行 |
7 | 百度在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
8 | 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 |
9 | 京東商城 |
10 | 萬向集團 |
十大最具創新精神人物榜單
年度較受歡迎創新領袖:馬云(阿里巴巴)
過去10年,馬云創建的阿里巴巴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方式,其影響即將在資本市場得到追認。阿里系新近在金融業的一系列嘗試,證明其顛覆性創新所帶來的驚喜或將源源不斷。
年度較受歡迎創新產品經理:張小龍(騰訊·微信)
以超過4億的用戶數,微信成為時下最炙手可熱的一款移動互聯網產品。作為微信之父,張小龍不只為騰訊帶來了無限的商業遐想空間,超過7000萬的海外用戶,也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爭得了榮譽。
年度創新領袖:任正非(華為)
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 140 多個國家,服務全球 1/3的人口,低調的任正非正在高調地推進消費業務,開啟華為由傳統B2B業務模式向B2C模式的轉變。
張近東(蘇寧)
產業大勢巨變之下,張近東自我革命,一手策動了中國較大零售商業集團的轉型,“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相結合的“云商模式”沒有先例,其探索的勇氣在全球零售業獨樹一幟。
王梓木(華泰財險)
作為中國在任時間最長的保險公司領導人之一,王梓木一直致力于華泰的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以求突破行業產品同質、渠道單一的困境。現在力推的EA專屬代理、電子商務等新型營銷組織管理模式,是其創新不息的新證明。
年度綠色創新人物:林少斌(招商地產),
林少斌領導的招商地產在業界首倡“綠色地產”,積極實踐綠色產品、綠色行動、綠色社區的系統規劃,被譽為中國地產界“城市運營”、“可持續發展”較早的實踐者和成功典范。
姚納新(聚光科技)
從PM2.5監測到水文環境跟蹤,姚納新團隊提供的分析檢測產品無處不在,廣泛應用于鋼鐵冶金、石油化工、水泥建材、能源電力、航天航空、垃圾焚燒等諸多領域,滿足了“美麗中國”對檢測手段技術升級的迫切需要。
年度創新貢獻人物:李開復(創新工場)
李開復所建立的創新工場,為許多創新者提供了各種有價值的服務,其更重要的貢獻在于,作為一名擁有5170萬微博粉絲的超級大V,其有關創新的布道鼓舞了無數在路上的創業人。
姚維廣(陶氏化學)
姚維廣率領陶氏化學亞太區研發團隊,以“技術推動”和“市場拉動”兩大創新機制,在亞太市場推出了眾多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產品和解決方案,其將可持續原則貫穿于商業的理念,幫助業界和社會更深刻地認識了化學。
年度創新先鋒人物:王煒健(搖搖租車)
王煒健們所開發的打車軟件,借助互聯網提供的信息便利,在受管制的出租車市場實現了逆襲創新。盡管命運坎坷,商業前景未明,但是,千百萬都市人的出行已經受益于他們的“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