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球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于國際消除貧困日之際在北京舉辦
北京2013年10月17日電 /美通社/ -- 為紀念第21個國際消除貧困日,“2013全球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于今天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其他發展中國家高層官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等共襄盛舉,就如何在城鎮化進程飛速推進的全球背景下促進全球與區域減貧工作,分享了各自的經驗與見解。
“全球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每年由中國政府和聯合國駐華系統聯合舉辦,是一個分享各國扶貧政策與經驗、共同探討未來政策導向的高級別平臺。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中國、孟加拉、博茨瓦納、哥倫比亞、印度、老撾、馬來西亞、蒙古、菲律賓、坦桑尼亞等世界各國的300余位政府官員、國際機構官員、專家學者及社會團體參會。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臨時代辦白樺在論壇開幕式上宣讀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國際消除貧困日發表的致辭。潘基文在致辭中強調:“在今年紀念國際消除貧困日之際,國際社會正在追求兩個目標:加大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行動力度,并且再制定一套目標,指導我們在2015年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之后的行動。這個2015年后的議程必須將消除貧困定為首要目標,將可持續發展定為核心內容。因為歸根結底,只有推動世界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以不可逆轉之勢消除貧窮。”
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實現城鎮化,也面臨著隨之而來的諸多挑戰,如城鄉遷移人口增加、新型貧困現象凸顯等。本次論壇適時地回應了中國迅速城鎮化進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并就如何調整與改善相關政策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各國高級政府官員還在論壇中呼吁更多對于縮小社會經濟差距、提高社會包容性的國際承諾。
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署長麗貝卡.格林斯潘在開幕辭中指出:“未來超過95%的城市擴張將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并以亞洲和非洲兩個地區表現最為明顯。中國為實現社會改革而付出的努力舉世矚目,不少國家借鑒了中國在城鎮化與減貧方面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格林斯潘在講話中引用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可持續與宜居城市 -- 邁向生態文明》的主要觀點,指出中國必須統籌應對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的挑戰,才能更好地實現建設可持續與宜居城市的總體目標。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小建出席論壇并做了精彩演講。
汪洋副總理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他說:“2012年全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2.6%,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當前中國正處于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加快社會轉型的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是新階段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
汪洋指出,中國已經在減貧領域取得顯著成就。根據世界銀行提出的每天生活費不足1.25美元的國際貧困線,從1999年至2009年,生活在此貧困線下的中國居民從4.46億下降到1.6億。汪洋強調,盡管如此,中國政府仍要繼續努力,探索出一條新型、高效的城鎮化道路。在戰略部署上,政府應當注重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在繼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推進城鎮化發展。
汪洋還呼吁加大所有地區的扶貧開發力度,特別要釋放西部地區發展的活力。他肯定了當前城鎮化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堅定目標、對于創新型制度的大膽實踐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本屆論壇還著重探討了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及妥善安置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提升對貧困人口的社會包容性等議題。多維貧困、城市貧困等新型貧困問題在論壇中備受熱議。除此以外,向最弱勢群體提供積極援助、加快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的減貧目標、消除扶貧援助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重重阻礙、對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多承諾等議題也在論壇中被多次提及。
論壇同時討論了2015年后發展議程,就如何通過加強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提出寶貴建議。與會者一致認為,日益壯大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全球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格林斯潘對此觀點表示贊同,她說:“南南合作是削減貧困的重要舉措。發展中國家可通過城市間的國際合作促進知識交流與技術分享,從而大幅度推動全球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