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拉開國際巡展帷幕
10月30日星期三《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將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
本次展覽探索區內多元化的當代藝術風格
紐約和香港2013年10月28日電 /美通社/ --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將于2013年10月30日至2014年2月16日舉辦《越域:南亞及東南亞當代藝術展》(No Country: Contemporary Art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為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 (Guggenheim UBS MAP Global Art Initiative) 的巡回展覽打響頭炮。展覽囊括了來自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及越南的十三位藝術家的近期作品。《越域》展覽呈現了當今南亞和東南亞地區一些重量級創意藝術作品。
(圖片:http://photos.prnewswire.com/prnh/20131028/DC03483)
越域》展覽早前于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美術館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展出(展期2013年2月22日-5月22日),為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全球藝術行動的其中一部分。此項全球藝術行動是一個橫跨多年的文化合作項目,致力推廣南亞及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及北非三大地區的當代藝術。項目涵蓋策展駐留、國際巡回展覽、觀眾為本的教育節目及購置古根海姆永久藏品的工作。《越域》的展品均由古根海姆瑞銀MAP購買基金 (Guggenheim UBS MAP Purchase Fund) 特別為古根海姆藏品最新購入的。完成香港首站巡回展覽后,《越域》展覽將移師至新加坡舉行。
展覽概覽
《越域》展覽由古根海姆美術館瑞銀MAP南亞及東南亞藝術館策展人葉德晶 (June Yap) 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策展人陳少東(Dominique Chan)攜手策劃。展品共十八件,包括繪畫、雕塑、攝影、錄像及混合媒體作品。
葉女士指出:“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藝術風格非常多樣化,區內藝術家及作品的數量也勝過其他展覽項目。本次展覽希望展示多元化的美學發展藍圖及眾多當代藝術家感興趣的主題,并以挑戰條件較優越的國家及民族事件為基礎,進一步了解相關的人和事。除了作品展覽外,大會還安排了一系列活動讓不同背景的本地觀眾參與,《越域》絕對不只是個展覽,而是一個供各界討論交流的平臺。”
參展藝術家包括:
這項展覽的標題取自威廉-巴特勒-葉芝 (W.B.Yeats) 的詩作《駛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 ,1928)的開首句,象征超越地理與政治框框對該地區的認識。南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歷史較早可追溯至遠古時代的王國,再到后來的帝國和現在的民族國家。殖民、分裂、外國介入等事件及過程,在區內仍然殘留著痕跡,塑造了文化記憶的一部分。此外,南亞及東南亞也是許多具影響力的思想、宗教、倫理學說的發源地,包括佛教、印度教及伊斯蘭教等。
與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合作舉辦的香港展覽強調了南亞及東南亞獨有的靈性和道德教導對區內社群的影響。《越域》探討了當代藝術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地區內多樣化的風格,同時反映了參展藝術家們如何超越簡約的藝術表達,進一步就信念的呈現和影響進行反思。
《越域》將其藝術作品劃分為四個主題小組進行呈現,每個小組反映信仰和道德的一個不同方面。四個部分分別探討了宗教對于該地區民族國家誕生的影響、當今全球社會和宗教傳統之間的相互影響、宗教戒律如何統一不同社區或者使他們不合的問題、以及研究個人和社區對無論宗教和文化信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