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與美國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共同發布的《2024年DHL全球連通性報告》顯示,盡管在過去十年中,全球經歷了多重挑戰和沖擊,全球化水平繼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后,在2023年仍保持在相近水平,有力反駁了"全球流動增長已出現逆轉"的觀點。雖然最新數據顯示其增長勢頭在一定程度上受中美科研合作減少而有所停滯。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拓展國際業務,海外銷售額不斷增加。
《報告》對目前全球化現狀及發展軌跡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通過追蹤貿易、資本、信息和人員的全球流動情況,衡量了181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化水平。《報告》認為,全球流動的持續增長仍具有巨大潛力,并指出當前世界整體全球化水平僅為25%(0%表示無跨國流動,100%表示國界和距離不產生任何影響)。
新加坡成為全球化水平最高的國家。荷蘭和愛爾蘭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在榜單上所有國家中,143個國家的全球連通性有所提高,38個國家的連通性下降。歐洲是世界上全球連通性最高的地區,其次是北美,以及中東和北非。
作為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并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格局。在2024版《報告》中,中國在貿易"廣度"方面再次脫穎而出,總體排名第四,在商品出口"廣度"方面蟬聯第一,充分體現了中國貿易大國的地位。
《報告》還顯示,雖然中美之間的聯系持續減弱,兩國涉及對方的流動占比自2016年以來下降了約四分之一,但雙方之間的聯系仍然非常緊密,流動體量超過世界上幾乎任何其他兩個國家間的流動。
《報告》指出,當前的國際流動模式尚未顯現出由全球化向區域化轉變的跡象。大多數國際流動的距離都保持穩定甚至有所增加,而在主要地理區域內進行的國際流動比例正在下降。在貿易領域,只有北美地區的貿易模式明顯向區域化轉變。(美通社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