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軟件以開放、共享、協同的新型生產方式,成為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仡欉^去的一年,開源在全世界范圍內迎來了新時期的大發展。來自各方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開源的發展速度已成為全球最快,中國開源已經接近或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21 年 5 月 11 日,由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發起,聯合中國開發者社區 CSDN、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開源社、開源中國、北京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幾十家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共同重磅發布《2021中國開源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旨在全面梳理、展現當前中國開源發展的真實圖譜。
《2021中國開源發展藍皮書》重磅發布
對此,Linux 基金會執行董事 Jim Zemlin 為該書特撰賀辭稱:“30年前中國正式引進了 UNIX,中國的開源運動從此開始。中國開源發展很快,如今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些企業開始進入世界領跑者行列,還涌現出杰出的開源領袖。我們期望中國在開源的教育、標準化、立法、知識產權保護,以及開源社區、基金會、風險投資等建設方面,在已取得很大進步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名譽主席陸首群表示,《藍皮書》全面闡述了中國開源總體現狀和發展建議,對開發者,開源項目、開源社區和開發機制,開源企業和商業模式,開源發展面臨的機遇、風險和挑戰以及我國對國際開源資源的貢獻進行了多緯詮釋和描述。同時,《藍皮書》呼吁我國要高度關注開源生態建設,重視企業開源轉型等熱點問題,在開源教育、立法、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開源基金會、風險投資等方面要加大力度,爭取獲得更大的發展。
中國開啟開源新紀元
不久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開源首次被明確列入其中,在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一節中提到,“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統、人工智能關鍵算法、傳感器等關鍵領域,加快推進基礎理論、基礎算法、裝備材料等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加強通用處理器、云計算系統和軟件核心技術一體化研發。加快布局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神經芯片、DNA存儲等前沿技術,加強信息科學與生命科學、材料等基礎學科的交叉創新,支持數字技術開源社區等創新聯合體發展,完善開源知識產權和法律體系,鼓勵企業開放軟件源代碼、硬件設計和應用服務。”
在此趨勢下,中國開啟開源新紀元。不僅如此,縱觀開源發展歷程,它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驅動式發展:先由最基石的開發者,發起開源項目,形成開發者社區,產生扶持和孵化的基金會,再用開源教育吸引培養大量的開源人才加入,在開源項目和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由基金會推動產業生態,同時不斷發展和完善商業模式,通過開源許可證和法律對開源風險進行治理,基于各個維度,中國的開源已實現創新突破。
中國開源的機與遇
中國開源已經從學習、使用階段過渡到參與和創新階段,并有機會在一些領域實現引領。開源力量的最初發源點,來自于社區中開發者的貢獻。據全球知名開源項目托管平臺 GitHub 統計, 2020 年較上一年新增了 1600 萬開發者用戶,預計 2025 年開發者用戶的數量將達到 1 億。這其中, 在 GitHub 的中國開發者數量及開源貢獻度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快,GitHub 預測到 2030 年中國開發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群體。
目前中國開源項目也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新一代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新一代人工智能框架等領域都在奮起直追,無論是項目活躍度,還是項目影響力,整體都在快速發展。中國開源技術和項目的發展,圍繞中國市場的特點和當前技術發展,正在形成一些熱點的產業生態:以芯片和操作系統為主的深度信息技術生態;多家開源數據庫的創新生態;工業軟件升級的工業互聯網開源生態;以及最熱點的包括人臉識別、自動駕駛在內的人工智能生態、中間件和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生態等。
一些擁抱開源、有實力的中國 IT 公司、互聯網企業逐漸進入到世界開源領跑者行列。在 GitHub 的中國項目活躍度 TOP20 榜單背后,阿里、百度、京東、PingCAP 的項目非常亮眼,各大企業紛紛擁抱開源,不斷加大開源項目、社區及生態的投入,在全球開源生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在全球知名社區和基金會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對國內開源生態建設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以開源作為運營模式的公司誕生并贏得市場及資本青睞,如 TiDB 背后的商業公司 PingCAP 創下了全球數據庫歷史融資新里程碑、開源 Milvus 的 Zilliz 也創下了全球開源基礎軟件領域迄今為止最大單筆 B 輪融資記錄,更有眾多 Apache 頂級項目紛紛建立商業公司并連續獲得多輪融資。
與此同時,中國開源基金會實現新突破并成效顯著,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從投入運營至今備受國內外開源界關注,已吸引華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浪潮、360、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等二十余家企業及高校組織加入。另外,國內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開源組織,積極為完善開源生態做貢獻。如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中國開源云聯盟、中國開放指令生態聯盟、中國 RISC-V 產業聯盟、云計算開源產業聯盟等,彰顯了中國開源生態的蓬勃生命力。
在全球范圍內,開源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成熟。在一些特色領域,開源軟件的商業價值甚至超過閉源軟件,開源相關的風險投資交易總量與金額正在急劇增長,并涌現出一大批上市公司,國際高度分工的數萬億美元開源核心技術生態體系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以開源形成商業體系,如 MongoDB 市值 193 億美元、Elastic 市值 115 億美元,微軟以 75 億美元收購 GitHub、IBM 花費 340 億美元收購 RedHat 等例子不勝枚舉。中國開源的資本市場同樣如此,大量投資機構涌入開源領域,中國開源商業和開源投資同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過去的 2020 年,中國涌現了一批優秀的開源公司,相當一部分投資機構非??春眠@些中國的開源項目和其對應的商業模式。
不過,機與遇并存的當下,中國的開源也面臨巨大的挑戰。一方面,隨著大量由開源代碼構成的軟硬件快速普及,數以千計的開源組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同時系統信息泄露、密碼管理也是主要的技術風險。部分開源軟件和開源組件還涉及到開源許可證的沖突風險和知識產權的風險,包括著作權、軟件專利和商標。
另一方面,在開源規則上,目前我國在國際上的通用開源許可證,僅有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北大等聯合研發的木蘭寬松許可證一項。國內開源運營治理和標準化工作尚未成體系,開源相關法律案例判決經驗欠缺,嚴重時會導致中國企業在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時處于不利地位,推進開源標準,完善開源知識產權和法律體系,是中國開源發展體系化規?;闹匾n題?,F實的挑戰還包括:大多數國內開源企業和用戶對技術風險、法律風險和供應鏈風險的認識不足, 極度缺乏專業知識和應對經驗等。
《藍皮書》的編寫、發布適逢其時,將有助于國家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制定開源政策、布局開源戰略提供參考,為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以及開源從業者提供更多的理論參考和數據支撐。
據了解,《藍皮書》在中國開源軟件推進聯盟的牽頭下,由 30 多位開源志愿者組建的創作團隊充分發揮厚實的理論基礎和一線業務實踐積累,深度走訪調研了 30 多家知名開源領域的企業、機構,并針對國內 300 多家優秀開源社區的情況進行梳理、分析。整個過程從策劃到發布歷時 4 個多月,在工作模式上從早期的六個平行工作組到后期的總體組,充分發揮了開源分布式的協同機制優勢,體現了開放、共享、協作的開源精神。最終,《藍皮書》的最終形態將參照開源寬松許可協議對外公開發布,真正做到了從過程到結果的全部開源。
掃碼獲得完整版報告
報告下載鏈接:https://copu.gitcode.host/copu/%E5%BC%80%E6%BA%90%E5%8F%91%E5%B1%95%E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