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兩十年來,清潔能源發展勢頭有增無減,最具代表的風電行業如同滾滾春潮般席卷神州大地,并快速向海外擴張。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海上和陸地裝機容量均創歷史新高,成為清潔能源產業的領頭羊。根據中銀證券統計,1月份陸上風電招標量超10GW,顯著高于往年同期,2022全年招標量值得期待。
風電行業雖然已進入高光時刻,但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呈白熱化趨勢。據相關產業媒體報道:目前,風電產業平臺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陸上風電已實現平價,海上風電大型化持續降本、平價在即,各環節龍頭將持續受益。
一、 風電概念及優、缺點
風電是指利用風力發電機組直接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方式。我國已將風電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的雙重作用下,全國風電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國際競爭并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
(一)關于風電概念,所有與之相關的名詞解釋都在下圖表里
風電概念相關名詞解釋(來源:NET)
(二)優點
1.風能為潔凈的能量來源。
2.風能設施日趨進步,大量生產降低成本,在適當地點,風力發電成本已低于其它發電機。
3.風能設施多為不立體化設施,可保護陸地和生態。
4.風力發電是可再生能源,永不枯竭,環保,潔凈。
5.風力發電節能環保。
(三)缺點
1.風力發電在生態上的問題是可能干擾鳥類,如美國堪薩斯州的松雞在風車出現之后已漸漸消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離岸發電,離岸發電價格較高但效率也高。
2.在一些地區、風力發電的經濟性不足:許多地區的風力有間歇性,更糟糕的情況是如臺灣等地在電力需求較高的夏季及白日、是風力較少的時間;必須等待壓縮空氣等儲能技術發展。
3.風力發電需要大量土地興建風力發電場,才可以生產比較多的能源。
4.進行風力發電時,風力發電機會發出龐大的噪音,所以要找一些空曠的地方來興建。
5.現在的風力發電還未成熟,還有相當發展空間。
6.風速不穩定,產生的能量大小不穩定;
7.風力、風向具有不穩定性,風能利用受地理位置限制嚴重;
8.風能的轉換效率低;
9.風能是新型能源,相應的使用設備也不是很成熟。
10.在地勢比較開闊,障礙物較少的地方或地勢較高的地方適合用風力發電。
二、我國目前風力發電主要技術
(一)水平軸風電機組技術。因為水平軸風電機組具有風能轉換效率高、轉軸較短在大型風電機組上更突顯了經濟性等優點,使它成為世界風電發展的主流機型,并占有95%以上的市場份額。
同期發展的垂直軸風電機組,因為轉軸過長、風能轉換效率不高,啟動、停機和變槳困難等問題,目前市場份額很小、應用數量有限,但由于它的全風向對風和變速裝置及發電機可以置于風輪下方(或地面)等優點,近年來,國際上的相關研究和開發也在不斷進行并取得一定進展。
(二)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持續增大,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近年來,世界風電市場上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持續增大,世界主流機型已經從2000年的500~1000千瓦增加到2004年的2~3兆瓦,目前世界上運行的最大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為5兆瓦,并已開始10兆瓦級風機的設計與研發。
(三)海上風電技術成為發展方向。目前建設海上風電場的造價師陸地風電場的1.7~2倍,而發電量則是路上風電場的1.4倍,所以其經濟性仍不如陸地風電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海上風電的成本會不斷降低,其經濟性也會逐漸凸顯。
(四)變槳變速、功率調節技術得到廣泛采用。由于變槳距功率調節方式具有載荷控制平穩、安全和高效等優點,今年來在大型風電機組上得到了廣泛采用。
(五)直驅式、全功率變流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無齒輪箱的直取方式能有效地減少由于齒輪箱問題而造成的機組故障,可有效提高系統的運行可靠性和壽命,減少維護成本,因而得到了市場的青睞,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六)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并采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微風啟動、無噪聲、抗12級以上臺風、不受風向影響等優良性能,可以大量用于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筑、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
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發展中對電網的沖擊等影響。
三、行業趨勢分析
風能作為一種清潔而穩定的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能源領域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始發展風電。在當前全球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得益于風電技術進步和成本持續下降,風能正逐步成為綠色新能源中不可或缺的成員。
全球范圍內,風電度電成本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陸上風電降本趨勢尤為顯著。陸上風電度電成本將有望下降至傳統燃料發電之下,海上風電進入相近的成本區間并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但目前海上風電由于建造成本等原因度電成本仍然較高。
(一)指導政策
隨著風電行業的蓬勃發展,國家陸續制定了《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導政策,通過補貼、競爭性配置、消納保障機制等眾多調控手段支持了國內風電產業的良好發展,使得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風電機組制造技術快速發展,整個風電行業向更加成熟、無補貼的可再生能源產業轉型。
風電產業鏈中,上游主要包括葉片、塔筒、齒輪箱、主軸軸承、機艙罩、發電機、主控系統等;其中葉片是捕捉風能的基礎部件,也是產業鏈中供應最緊張的環節;中游分為海上風電場和陸上風電場;下游為風電的運維及用電。
2021年度中國風電產業最新政策匯總(來源:中商情報網)
(二)裝機容量
2020年,是我國風能行業獲得爆發性增長的一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達71.7GW,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81.53GW。2021年上半年我國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達10.84GW,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91.92GW。
2016-2021年度我國風電裝機容量變化趨勢(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
(三)占比情況
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量仍以陸上風電機為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72.53GW,占整體的96.8%。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9GW,占整體裝機容量的3.2%,發展空間很大。
2020年中國風電裝機占比情況(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商情報網)
(四)發電量情況
近十幾年來,我國風能發電量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增速呈波動變化的趨勢。2017年,我國風電行業發電量為2695.4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增長27.6%,為近幾年最高增速。2020年達到4146億千瓦時的新高,同比增長15.9%。2021年上半年我國風力發電量達281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6%。
2016-2021年中國風力發電量變化趨勢圖(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五)企業注冊量
近年來,我國風能產業相關新成立企業的數量呈現大幅度攀升趨勢。根據企查貓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來,中國風電相關新成立企業(在業)的數量在近年來呈現大幅度攀升趨勢。在2013年僅僅只有321家新成立企業,在2016年有899家新成立企業,但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成立的風電相關企業有2850家,較2016年上升了近3.2倍。而注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的新成立企業數在近年來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在2016年僅有210家注冊資金在1000萬以上的新成立企業,2020年有605家新成立企業,是2016年的2.9倍。因此,整體來看,中國風電行業近年來發展如火如荼。
2016-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企業注冊統計(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六)風力發電行業發展前景
1.產業政策大力扶持行業發展
風電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之一,具有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好、經濟競爭力較強、環境影響微小等優勢,是最有可能在未來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能源技術之一,國家出臺了鼓勵風電發展的行業政策。隨著政府和產業界對風電行業的持續投入,未來風電設備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2021年7月9日,三峽集團在廣東陽江海面進行“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吊裝作業(來源:國資委網站)
2.能源結構優化助力行業發展
在全球氣候變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2020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有序發展水電,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優化風能、太陽能開發布局等。
在調整能源結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重約束下,在國家相關部門重視和多重政策的支持下,風電已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技術成熟、經濟性較好的可再生能源就顯得十分重要,風力發電行業前景光明。
3.終端消納情況改善帶動行業發展
較長時間以來,我國風電開發集中在三北地區,因當地用電需求量小、配套電力輸送基建落后,風電產地與消納地出現一定空間錯配,制約了風電行業健康發展。但隨著政府一系列促進消納政策的實施,以及風電遠距離傳輸、區域開發中心轉移,風電產業鏈逐漸完善,消納問題持續好轉。
一方面,國家加大電網基建投入,并將特高壓作為“新基建”重點投資建設的七大領域之一開展建設,將為風電的跨區域傳輸提供硬件支持,實現全面消納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我國逐步將風電開發中心向中東部、沿海地區轉移,并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通過開發中心向用電中心靠攏,進一步解決風電消納問題。
近年來,由于我國陸上風電的建設技術已日趨成熟,國家風電發展政策逐漸向海上發電傾斜;此外,海上風電資源更為廣闊。在我國東部沿海的海上,其可開發風能資源約達7.5億千瓦,不僅資源潛力巨大且開發利用市場條件良好。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我國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穩步提升,2013年,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45萬千瓦,僅占總體的0.58%,截止至2020年底增長至900萬千瓦,預計未來,海上風電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四、風電龍頭
(一)產業鏈上游:葉片
葉片,是風電機組非常重要的部件,它決定了機組的風能轉換效率。在2005年之前,葉片完全依賴進口,2005年開始,國內公司大批進入葉片賽道。
目前,我國風力發電機葉片市場企業可以分類三類,一是專業葉片生產企業,二是整機制造企業,三是外資葉片生產企業。國內主要葉片生產企業有中材科技、中復連眾、時代新材等。
中國風力發電機葉片制造競爭企業格局(來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二)產業鏈中游:風電整機制造商
風電產業中游,主要是風電整機和風塔的制造商,整機(風機)是發電機組,風塔是風力發電的塔桿,上市的企業包括金風科技(整機)、明陽智能(整機)、天順風能(風塔)、泰勝風能(風塔)等。
根據CWEA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底,中國風電有裝機的整機制造企業近70家,累計裝機容量達2.36億千瓦。其中,金風科技累計裝機容量超過5700萬千瓦;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2125萬千瓦)、明陽智能(2077萬千瓦)、聯合動力(1995萬千瓦)和華銳風電(1655萬千瓦),前五家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占比合計為57.5%。
從市場份額來看,截止2019年底,金風科技市場份額24.3%;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9%)、明陽智能(8.8%)、聯合動力(8.4%)和華銳風電(7%),前五家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占比合計為57.5%。
截止2019年底(最新裝機容量數據尚在統計中)中國風電制造業裝機容量累計(來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根據CWEA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整機制造企業共17家,新增裝機容量2678.5萬千瓦。其中,金風科技新增裝機容量達到801.4萬千萬,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513.8萬千瓦)、明陽智能(361.1萬千瓦)、運達股份(159.9萬千瓦)和東方電氣(130.8萬千瓦)。
從市場份額來看,2019年,金風科技市場份額達到30%;其后依次為遠景能源(19.2%)、明陽智能(13.5%)、運達股份(6%)和東方電氣(4.9%),前五家制造企業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合計為73.4%。
(三)產業鏈下游:風電運營商
目前,中國已有數十家大型企業參與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和其它風電場開發工作,另有許多中小企業也投入到中小型風電場的建設中。目前,中國風電開發商主要有4種類型:中央電力集團、中央所屬的能源企業、省市自治區所屬的電力或能源企業以及資、民營以及外資企業。
其中,中央電力集團在中國風電裝機容量中的占比在65%左右;中央所屬的能源企業其在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中的市場份額約在15%左右。省市自治區所屬的電力或能源企業數量多,在地方擁有一定的資源,在各地風電場開發中業績顯著,它們在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市場中,約占15%左右的市場份額。
港資、民營以及外資企業約占5%左右的市場份額;相對前三類開發企業,最后一類企業所進行的風電場項目較少,規模也不大。總體看,風電行業中央企與省屬企業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的開拓能力。
近年新增裝機容量中,五大集團占比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他國企和民企參與度正在提升。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電投資回報率具有吸引力,運營環節中地方國企和民企參與度也在提升,其投資活力更強,更具發展潛力。
中國風電運營商四大類別(來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五、全球風電市場綜述
近二十年,全球風電發展迅猛,累計裝機容量從24GW增至743GW,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2020年以來,盡管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風電新增裝機仍然受中國和美國等大國市場的拉動而創新新高。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計裝機容量743GW,同比增長14.3%。
分類型來看:過去20年,得全球陸上風電從2001年的24GW增長到2020年的708GW;海上風電從無到有,2001年僅為0.1GW,2020年增長到35GW。截止2020年底,全球陸上風電裝機累計裝機容量為708GW,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為35GW,分別占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的95%和5%。
2001-2020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及增長率(GW,%)(來源:GWEC、韋伯咨詢)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超過3GW,占全球新增裝機的50.45%;海上風電總容超過德國,僅次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英國風電裝機多年全球排名第一,但在2021年初,中國已經超越英國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第一的國家。其他國家也不甘落后,例如日本、韓國等國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海上風電目標,美國由于拜登政府的大力推動,也將成為未來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隨著國內海上風電存量項目的并網時限臨近,全國海上風電建設的步伐加快。2021年1-6月,新增并網裝機容量為214.6萬千瓦,同比實現翻倍增長。截至2021年6月底,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裝機1,113.4萬千瓦,同比增長59.2%。產業鏈的成熟和規模化應用、風機大型化的普及和技術進步持續推動著海上風電項目降本增效,海上風電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風電“出海”是未來的戰略目標之一。
六、結束語:朝陽產業
風能發電作為無限循環、永不枯竭的資源,且比水電建設周期要短,未來將是全球電力發展的主要方向。
能源是國家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核心基礎之一,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十四五”時期,我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世界新發展格局,著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確保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走出一條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之路。
在2020年10月14日,來自全球400余家風能企業的代表通過了《風能北京宣言》,其指出積極推動全球風電健康快速發展,制定科學明確的中國風電未來五年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并納入未來“碳中和國家”建設基本方略。
綜合考慮資源潛力、技術進步趨勢、并網消納條件等現實可行性,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
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2050-206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預測(來源:前瞻經濟學人App)
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微信號:wind-2005s)獲悉,2020年5月27日,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了《全球風電市場-供應側報告2019》,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共安裝了來自33個制造商的22893臺風機,新增裝機量超過63 GW,創造了風電行業供應側的歷史新高。
在2019年全球風機制造商前十五強中,有八家中國公司,但前兩位依然由歐洲企業(維斯塔斯、西門子歌美颯)占據。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對供應鏈、整機制造、工程建設都帶來了沖擊,各國從疫情中恢復的速度將必然對2020年的制造商排名產生影響。
全球風能發電企業品牌指數排行榜(來源:購買網-風力發電首頁)
作為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近二十年,中國在電力發展領域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也逐步向海外擴張、發展,成績令人矚目!中國政府致力于環境保護,在世界碳排放交易市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在環境保護上做足功課,讓我們的后代子孫永遠生活在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優美環境中!
(本文數據來自Wind資訊、GWEC、韋伯咨詢、前膽經濟學人App、國家統計局、中商情報網、中國風電新聞網等)
(本文圖片已標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來源:資鯨網 作者:世紀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