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2016年9月12日電 /美通社/ -- 9月的蘇州城,褪去了酷暑的熱浪,飄起了沁心的栗香……在這一年中最怡人的金秋之際,蘇州金雞湖藝術節如約而至。由蘇州文化博覽中心集合旗下多元業態精心打造的這場藝術盛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今年,第五屆蘇州金雞湖藝術節隨著蘇州芭蕾舞團原創新劇《灰姑娘》的全球首演,也正式與觀眾見面。自9月15日起,4大主題板塊、10部劇院演出、3場藝術展覽以及近20項群文活動,將在未來一個半月的時間內輪番登場,讓蘇州百姓在家門口即可欣賞到世界頂級的舞臺演出,接觸到豐富多樣的文化熏陶。
用原創,實現“芭蕾中國夢”
作為本屆藝術節的開幕大戲,9月15日至16日,由蘇州芭蕾舞團出品的原創現代版芭蕾舞劇《灰姑娘》將率先登陸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蘇芭版《灰姑娘》在舞蹈編排上融入現代編舞手法,突出舞劇的幽默風趣,同時充分挖掘人物內心世界,整體風格現代時尚。據舞團藝術總監李瑩介紹,該劇前后創作、排練了一年之久,光初期的舞美設計就有兩個版本,服飾造型也是力求完美。“我們在保持原作精華的基礎上尋求突破,以一雙水晶足尖鞋為主線來劃分灰姑娘現實與理想的兩個不同空間,用現代舞來表達灰姑娘的內心世界,用芭蕾語匯來表達她身處貴族宮廷舞會上的狀態,使整部舞劇更為豐富。”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還將起用兩位男舞者來反串劇中的“丑姐姐”,增添更多幽默氣氛,非常適合青少年觀看。
中國芭蕾剛度過60周年華誕,做中國自己的芭蕾一直是幾代中國芭蕾人的夢想,蘇芭也在為實現這個“芭蕾中國夢”不斷努力。作為一支年輕的專業芭蕾舞團,成立于2007年的蘇州芭蕾舞團不斷追求與探索芭蕾藝術的創新,以每年一部新劇的速度成長著。九年多來,舞團先后排演了原創中式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現代喜劇芭蕾舞劇《人偶情緣》、民族芭蕾舞劇《西施》、創意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現代芭蕾舞劇《卡門》等精品力作,受到了業界和觀眾的廣泛贊譽,為蘇芭贏得了聲譽和機遇。今年出品的這部《灰姑娘》從編舞理念到題材選擇,再到舞臺呈現的種種細枝末節,蘇芭都希望在對芭蕾藝術的再創造過程中,融入中國理念與中國味道,也希望通過蘇芭的演繹,讓大家走進一個全新的童話世界。
用情懷,堅守藝術高度
本屆藝術節設有“舞臺之巔”、“交響之聲”、“視覺之美”和“藝術之樂”四大版塊,涵蓋了演藝、影視、展覽、講座、論壇、公益文化等多元內容,不僅藝術形式多樣化,更不乏世界頂級演出的頻頻亮相。西班牙塞維利亞弗拉明戈舞團、北德廣愛樂樂團、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卡塔爾愛樂樂團等一流的演出團體,以及“鋼琴神話”安得拉斯·席夫、縱橫樂壇50年的小提琴天后鄭京和、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古箏藝術家王中山等國際大師,進一步提升了金雞湖藝術節的高度。與此同時,金雞湖美術館將在藝術節期間舉辦揭示中國獨立動畫的成長與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化進程的“從繪畫到動畫”展,“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境外影片巡展的蘇州站也將在蘇藝影城中舉辦。
創辦于2012年的蘇州金雞湖藝術節,由始至終都遵循著它“內容為王”的高品質定位,平均每屆藝術節期間的各類文化活動近30場,其中具有國際性的高水平演藝、展覽活動不低于15場。相比常規的劇院運營,打造一個有特色、可延續的節慶品牌并非易事。作為一個國際性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平臺,從一場彌漫著小資情調的湖畔音樂會,到一次國內較系統的達利作品展;從一部部帶有地方特色的原創芭蕾舞劇的推出,到“藝術論壇”、“主題影展”的舉辦;從指揮大師鄭明勛攜手著名法國廣播愛樂樂團,到“21世紀肖邦”的中國鋼琴時代領軍人物李云迪……每一屆的金雞湖藝術節,總會帶著不同的“高配置”,來回報已翹首期盼了一年的文青們。
用創新,打造“百姓的節日”
“改變市民的文化消費習慣,讓觀眾更多地走進影院、劇場,重要的,是在供給服務上實現創新,給予觀眾更大的選擇空間。”從金雞湖藝術節創辦之初,主辦方蘇州文化博覽中心就一方面通過市場化運作爭取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為了秉承其“藝術不是事件性活動,而應該融入市民生活”這一定位,通過豐富多彩的群文活動,讓藝術在“高度”之外,還擁有了被百姓接受與喜愛的“廣度”。
五屆金雞湖藝術節中,從不缺席的一大板塊便是“群文活動”。翻開今年藝術節的群文日程:蘇州工業園區第十二屆廣場文化節、“金秋合家歡”公益電影周、 “我想和你聊電影”青年導演訪談見面會、Let’s DANCE 弗拉明戈舞快閃、《暗戀桃花源》劇目誦讀、鄭京和音樂人生分享會……不同藝術領域的公益活動多達20項。園區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表示,每年的藝術節中,年輕人會比較多的走進劇院,但老年群體更多的則是期待廣場文化節的到來。從月光碼頭到湖東鄰里中心,從中央公園到社區廣場……而今年的廣場文化節除了園區場以外,還將在相城區舉辦。與一般的群眾性文藝演出不同,廣場文化節是在園區文化館的自創品牌“金雞湖大舞臺”基礎上,進一步對節目編排、內容選擇進行提升,擁有豐富的群文資源、專業的演藝人才,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做到了讓藝術“走出去”,讓百姓“唱主角”。
1715年,英國的格拉斯特、赫爾福德、華爾斯特共同舉辦三城音樂節,這是迄今為止較早公開亮出“藝術節”旗號的公眾活動。“藝術節”,這個已擁有300年歷史的詞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家中,都或多或少折射出當時當地的文化寫照,亦是人們對詩意生活的集體追求。蘇州金雞湖藝術節,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答案自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