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7年9月8日電 /美通社/ -- “今天,云成為智能社會的重要基石,華為有決心、也有能力和伙伴一起,在智能社會時代打造全球‘5朵云’之一。”2017年9月5日,華為輪值CEO郭平在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的主旨演講中如是說。為期三天的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是一場生態大會,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兩萬名業界精英圍繞“Grow with the Cloud”(云領未來)主題,從商業、技術、生態三大角度探討在全聯接的智能社會加速到來之際,如何把握機遇和未來方向、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共同邁向新增長之路。天旦作為華為的解決方案合作伙伴參加此次大會,與SAP、埃森哲、英特爾、微軟、中軟國際、Infosys等共同展示較新技術進展和優秀實踐案例。
通過實時高效的旁路式業務性能監控,天旦BPC產品為華為云在數據、聯接、架構等方面提供可靠保障,安全上云。不同于大部分業務性能管理廠商,天旦將視角聚焦于真實的網絡數據,為業務在走向云端的遷移過程以及云運營兩個階段,提供實時、真實的性能依據。天旦互聯數據(CrossFlow),運用實時全量的數據源,在與華為優勢合作的解決方案中,為華為公有云與企業之間建立起可靠的數據紐帶。
企業數據中心的主要職責是保障安全穩定生產,當出現故障時,會按預先制定的應急計劃做切換以恢復服務,包括主備切換、重啟、新增設備等。如果企業的IT系統缺乏快速故障定位能力,就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能找到問題根源。而更進一步地,當企業的核心業務系統運行于云環境下,其中的復雜性和排障難度更會成倍增加。
Gartner在一篇名為《Use Data and Analytics Centric Processes With a Focus on Wire Data to Future-Proof 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的文章中給出了解藥。Gartner認為:現代IT系統正在展現出模塊化、動態化、分布式、移動化和內部復雜化的特征,運用傳統技術從基礎組件中獲取數據進行監控和分析顯得尤其困難。企業領導者需要采取一種以數據為中心的方法來進行管理監測。“網絡大數據(wire data)將會是在未來五年里,成為IT系統性管理方面重要的信息來源。”
在Gartner的“面向未來”系列文章發表前的30個月,天旦就啟動了內部代號“Quantum Leap”的計劃,對云端技術進行投入和研究。從內部構建Openstack環境,到將研發和測試全部的系統切入容器環境,再到和華為、思科、IBM、Docker、Splunk、Cloudera成為技術及解決方案合作伙伴。
天旦BPC產品通過采集網絡報文分析業務性能,實現端到端全流程業務性能分析,覆蓋網絡和業務組件,做到“及時預警、準確定位”。BPC產品投產后,在用戶一次次系統升級過程中,在業務交易高峰期,甚至是重保時期、銀行年終決算期間,都在保障業務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障每一筆交易順利達成。
企業上云比例正逐年提高,去年7月,在中國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積極開展云計算架構規劃,制定云計算標準,聯合建立行業云平臺,目標是到“十三五”末期,銀行業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而隨著華為全聯接大會的成功召開,“Grow with the cloud”將為企業規模化上云時代拉開華麗的序幕。
企業應用系統上云,需要保證業務不受影響,尤其是金融企業,即使在業務環境遷移的過程中,業務運行必須保持連續不中斷。恒豐銀行是國內大中型銀行中第一個實現生產環境下全部應用系統整體上云,天旦BPC產品在此過程中提供的有力支持,貫穿整個“上云”過程,將全行業務切入云端并提供持續運營和保障。
在恒豐銀行整體上云的項目過程中,天旦BPC在幫助解決IT運維工作中的各種場景和監控問題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恒豐銀行平臺與自動化中心主任潘文杰回憶說,整體上云期間,天旦的技術人員協助恒豐銀行仔細地梳理了每一個數據對象和技術指標,保證了整個業務的監控,其認真的態度、拼博的精神給數據中心的同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中,華為已成為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先企業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全球1000多家制造企業、300多家金融機構、170家電力公司、100多家運輸企業等。為他們提高生產效率、加速業務創新、降低運維成本。而天旦的使命 -- “讓運維穩定無憂,運營做你所想”也致力于在IT運維的穩定可靠與IT運營的積極創新之間找到新的平衡,讓IT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未來,天旦會與華為繼續合作,一起推動云生態圈的發展,迎接云引領未來的智能社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