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17年12月12日電 /美通社/ -- 第10屆新加坡國際能源周(Singapore International Energy Week,簡稱“能源周”(SIEW))聚集了來自超過70個國家的11,000多名代表,共同探討如何建立一個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 (Teo Chee Hean) 在新加坡能源講座說:“能源領域正經歷重大的轉變,促使我們‘再思能源,把握變局’。加快能源低碳轉型將有助維護全球的共同利益。”
張志賢副總理亦表示:“因為新加坡土地面積和資源有限,這形成一種動力,驅使我們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克服能源相關的挑戰。”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 (Sim Ann) 在能源周開幕致辭時指出,新加坡“將繼續定位為創新與商機的中心,加深在全球能源領域的合作,并支持和鼓勵消費者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能源。”
再思能源,把握變局
為了應對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目標,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現有的能源策略。全球能源互聯發展合作組織 (GEIDCO) 主席劉振亞認為,能源互聯將允許能源豐富的國家把多余的電力輸送給能源較匱乏的國家,從而實現高效利用和經濟效益。
可再生能源的電網整合計劃關鍵將在于數字化的發展。西門子 (Siemens) 能源管理部數字電網業務首席執行官 Thomas Zimmermann 表示:“少了數字化(所帶來的科技進步及發展),我們便無法應對電網波動的復雜情況和日益普遍的分布式發電。”
天然氣被視為幫助緩解能源轉型問題的一種資源。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崛起提高了天然氣 (LNG) 供應的穩定性和經濟性。為確保天然氣能夠充分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JERA 總裁 Yuji Kakimi 表示,上游投資持續下滑的問題必須解決。
前瞻性政策和投資
能源周強調擁有明確的政策和投資的重要性,并且著重討論私營行業所扮演的角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總干事 Adnan Amin 表示:“(能源領域的)大量投資和創新都將來自私營行業。”
首屆的新加坡-國際能源署論壇 (Singapore-IEA Forum) 探討亞洲能源基礎設施投資的課題。新加坡發展部兼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在論壇致辭時表示:“把資本注入可行的融資項目和為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有利的環境將有效地釋放亞洲的經濟潛力。”
東南亞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對于東南亞來說,可持續解決方案將日趨重要。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 在新加坡-國際能源署論壇上發布的《東南亞2017年能源展望》,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的能源增長需求將占全球增長的60%。
國際能源署署長 Fatih Birol 博士表示,為了滿足持續增長的能源需求,如果東南亞國家能持續推動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其所需的投資將從3000億美元銳減至1200億美元。
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斷下降,有助于通過分布式發電和微電網,解決東南亞的電力供應問題。
菲律賓能源部部長 Alfonso Cusi 表示,菲律賓正在該國島嶼之間尋求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統和互聯。
柬埔寨礦產能源部副國務秘書 Tun Lean 亦表示,柬埔寨正在進行能源規劃,其中70%的需求將通過可再生能源相關措施和投資來實現。
為了慶祝活動10周年,能源周在活動首日發行紀念特刊《再思能源,把握變局:十大全球觀點》。特刊主要發表10位全球能源領袖對于能源未來的精辟見解。
第11屆新加坡國際能源周將于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舉行。請登錄 www.siew.sg 了解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