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8年5月18日電 /美通社/ -- 快速發展的FinTech行業已然成為市場聚焦的熱點。Fintech指傳統金融機構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科技手段,使金融服務變得更有效率。有關專家指出,FinTech目前已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一項必不可少的軟實力,關系著上海面向全球的金融服務能級。近日,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聯合金融業界發布2.0版金融科技“陸九條”,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加持,為傳統金融機構賦能,打造全球最優金融科技生態圈。銀行界中包括興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也紛紛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加大對金融科技資金的投資,形成了一股潮流。
作為研究FinTech與RegTech的專業智庫,英凡研究院院長費方域教授表示上海已具備成為全球FinTech中心的能力與實力。
一、FinTech的重要性
FinTech是世界各經濟重要國家競爭未來國際金融、科技、經濟和政治地位以及利益的戰略中心和博弈焦點。
二、 生態策略
生態策略即發展FinTech中心的做法,是各國普遍采用的戰略手段和實施工具。
三、 當前的競爭態勢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全球44個FinTech中心的排名情況,其中上海2016年位列第11,2017年滑至第25位,深圳2017年是第27。倫敦、新加坡與紐約分列1-3位。以上即為目前全球FinTech的現狀和競爭態勢。
四、 FinTech中心的驅動力量和成功的因素
從英國的生態系統情況來看,大體有這么幾個方面。重要的是四塊,即人才、需求、政策與資本。這四項構成了一個大的生態圈。其中人才方面包括人才吸引力、人才可持續性,需求方面包括消費者需求、企業需求、金融機構需求,政策方面包括政策創新和監管框架,資本方面包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與上市投資。
也有報告把一個充滿活力、成功的FinTech生態系統歸結為六個關鍵要素,分別為市場、資本、政府、監管、人才和基礎設施,并以此來吸引FinTech機構以及其他參與者。
五、 FinTech中心的比較
按照FinTech中心人才、資本、政策和需求等要素做了分類。從分類的結果來看的話,英國雖然在總排名中是第一,但是它和硅谷相比,人才它排第二,硅谷排第一。資本方面硅谷排第一,英國排在第三。政策這塊英國排在最前面。
六、 FinTech中心指數的構成和含義
FinTech中心指數由德勤與全球FinTech中心聯盟(GFHF)共同編制,它的構成分主觀與客觀評分兩個方面,主觀評分方面包含政府支持、創新文化、人才吸引力、消費者吸引力、海外初創企業和規則監管。客觀評分包含金融中心指數、科技創新指數、商業發展環境。
七、 上海的排名
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6,在全球創新城市排名中間排名第16,在全球城市競爭力方面,也就是營商環境這個排名中,上海位列第14。但是在全球FinTech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卻僅排名25。雖然排名相對靠后,但也說明上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上海要抓住這個機遇。
八、 中國FinTech的發展水平
雖然上海排的位置稍后,但實際上中國的FinTech的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FinTech發展現在主要停留在企業、部門和地方的層面,尚未明確(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也還未明確提出來要建FinTech中心的發展戰略。
九、 金融科技的采納率
當你去選用金融服務的時候,你沒有去找傳統機構,而去找那些新的機構提供服務。這個就是采納率,中國目前在最前列,達到了69%。
十、 比較中美數據
全球采納率平均線基本與美國的采納率33%是一致的,而中國是69%,造成這一客觀事實的原因與中國過去的金融抑制有關,也與現在中國鼓勵雙創活動有關。由此形成了中國在發展FinTech與發達國家發展FinTech生態上的不同,中國需要契合自己的生態來推進中國的發展。
十一、 上海可采取的戰略決策
十二、 對標倫敦
倫敦也被稱作全球FinTech之都,倫敦的成功的經驗歸納起來共8條:
上海也具有這些特色,因此上海也是有能力有實力作為全球FinTech之都的。
十三、 上海的歷史機遇
只要將上海的優勢和爆發力好好利用,就能形成一股不可比擬的力量,而FinTech就是激活這種能量的引擎。對于浦東來說,應該使用啞鈴戰術,用FinTech來帶動金融城和科技城的戰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