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8年10月16日電 /美通社/ -- 10月15日,為期一周的全國創新創業者盛大的節日之一 -- “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主會場活動在成都圓滿落幕。作為國內規格較高、參與范圍較大的雙創盛典,本屆活動的主題為“高水平雙創,高質量發展”。不僅來自國家30多個部委、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120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近1000名代表紛至云集,且活動期間累積參展觀眾超過20萬。
其中,來自中科院的創業團隊中科搏銳,在經過數輪專家評審后,從近2200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最終作為150個代表性項目之一,攜其無創腦血氧監護儀和無線腦氧頭帶等全場景無創腦血氧監測解決方案應邀前往成都主會場參展。
中科搏銳創始人兼 CEO 張鑫博士表示,作為從中科院自動化所成長、致力于提供腦科學領域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團隊此前曾參與了累積近億元支持的多個研究課題和臨床試驗,繼承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近20年來對于腦部結構和光學特征研究的成果。因此,在肩負“精研診腦技能、托起護腦重任”的使命之余,也帶著“將中科院科技成果產業化,讓國人享受到更高端、更前沿的醫療”的期望。
根據我國第三次國民死因調查結果顯示,腦卒中(即“中風”)已成為中國第一位死因。平均每10 秒,我國就會多1位新發患者,每21秒就有1人因腦卒中離世。幸存者中,約75%留下后遺癥、40% 重度殘疾。除了9%的年增長率,患病低齡化、高復發率也成為不可忽視的趨勢。截止2017年,我國40歲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愈后存活人群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是中國人因病返貧的重要影響因素,嚴重威脅了國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
在國際學術和臨床研究中,“腦血氧飽和度”被作為腦卒中監測的重要指標,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澳X血氧飽和度監測”臨床應用范圍包括重癥監護室(ICU)、手術室、麻醉科、新生兒科、神經內外科、心臟內外科、心肺復蘇、老年人手術、兒童心臟外科手術等,在圍手術期、預后效果評價、腦血管病、腦缺氧治療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國外文獻報道,盡早進行腦血氧監護,及時發現并干預腦部缺氧癥狀,能降低腦卒中發病率;同時還能避免以往根據癥狀依靠經驗盲目用藥,及時發現腦損傷并精準治療從而大大降低不可逆轉的傷害,進而減少住院時間,大幅度降低治療費用,改善預后。
據張鑫介紹,傳統臨床檢測腦血氧飽和度是通過在頸動脈和頸靜脈埋置導管,需要對患者做深部血管穿刺,不定期采集顱內血樣,然后將血樣放置于血氣分析儀內進行檢測。這種侵入式的檢測方式一方面有較大的出血風險:由于是動脈插管,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如果止血不到位可能造成體內出血;另一方面,通過有創采血進行檢測,只能在某些時間點進行數據采集,不能作為監護手段進行腦氧實時監測,不僅造成信息滯后,且在面臨突發狀況時無法及時干預。
中科搏銳的無創腦血氧監測解決方案包括無創腦血氧監護儀和無線腦氧頭帶兩個產品。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結合中國人腦部結構與功能組織特性設計了頭部多層模型,并優化了結構設計和算法設計。通過發射無損傷性的低能量近紅外光,由光敏器件探測光源的不同折射和散射光,再將傳感器接收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經嵌入式系統處理,最終實時顯示出腦血氧值,可適應重癥監護、母嬰、圍術期等全場景無創監測。
另外,其無創腦血氧監護儀可實現6個血氧通道的同時采集,提供3個部位的血氧信息,是目前通道數最多、包含血氧信息齊全面的相關產品;無線腦血氧頭帶則以國內外首創、無線、便攜的優勢打破了國外類似產品的技術領先。目前,產品已完成在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注冊檢驗,同時在協和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天壇醫院、宣武醫院、腦網絡組研究中心等進行了多個臨床初步試驗。試驗結果顯示,監測結果有效、準確、實時、連續,且特有的無線腦氧模塊可實現在空間隔離下的腦血氧可靠記錄。正由于產品的可靠性、先進性,于去年8月獲得了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的“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稱號,將享受注冊過程中的綠色通道和上市后的直接招標。
對比傳統穿刺式監測,除了無痛、安全的無創檢測和快速、高效的實時連續監測外,無線便攜的設計更能讓患者在監測過程中自由活動,包括但不限于睡眠和運動等狀態,可用于康復過程中,甚至運動過程中的特殊監測。此外,頭帶集成了發光源、光敏器件、微處理器、電源模塊、加速度計、藍牙模塊等微型模塊,可自動檢測患者佩戴后的狀態。經優化的低功耗設計將24小時連續采集工作,并同步上傳數據至云端,做以存儲和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科學的健康指導。
該腦血氧監測硬件產品將于明年正式上市,目前已與數個醫院及研究院所簽訂科研合作采購協議,并完成部分定制化開發任務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在經過此前的研發、試驗、優化、軟件平臺搭建、注冊檢驗等,中科搏銳將以“獨立的監護產品、智能監護云、智能評價系統、新生兒護理、康復輔助系統”五步走模式,發揮其在腦科學領域的技術優勢,擴展技術應用領域,并結合物聯網技術,打造信息-設備互通共享的智能數據平臺。
舉辦至今,全國雙創周已成為匯聚著國內最新較高精尖技術的大型秀場,無論是像中航集團、中船重工、阿里、百度這樣的大型國企和互聯網巨頭,還是新人團隊卻潛力無限的初創項目;無論是想象力限制不住的人工智能,還是與民生息息相關、努力突破極限的醫療健康……這些科研團隊、院所高校、企業集團,都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智慧和力量,并推進新一輪高端技術、人才和產業的變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