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8年12月12日電 /美通社/ -- 埃森哲最新研究顯示,超過九成(94%)的公用事業企業高管認為,2025年之前配電業務將承受巨大的營收增長壓力。但他們對2025年之后的發展潛力樂觀,并認同新型數字技術與涌現的業務機會將提升效率和電網性能,推動業務增長。
埃森哲《數字化電網研究》指出,過去幾年間配電企業遭遇了多重顛覆沖擊,挑戰來自監管壓力、分布式發電等新技術、持續改變的消費偏好以及疲軟的需求等各方面。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的收入增長短期內將繼續承壓。受訪者表示,造成該局面的原因主要包括:電網的投入水平跟不上折舊速度(16%)、服務可靠性和績效監管的要求不斷提高(13%)以及能源需求不足(13%)。埃森哲的此項研究已連續在全球開展了五年,本次報告調研了25個國家的150位公用事業高管。
雖然數字技術在釋放業務價值并促進增長方面將發揮關鍵作用,但大多數高管(93%)認為,配電企業獲取數字化轉型收益時仍存在挑戰。研究表明,同行業績是電力公司的較大威脅(25%受訪者認同),因此有必要迅速采取行動來保持競爭力。
然而從長遠來看,高管們并未感到悲觀。有97%的受訪企業表示,2025年后其配電業務將有望獲得增長。企業高管們認為如下的因素將推動營收增長,例如,核心業務流程轉型帶來的效率提升、依托智能電網技術改善網絡性能、核心配電服務的增收機會、微電網等新型服務以及分布式發電和存儲等新型資產的運用。
此外,埃森哲住宅和商業電力需求模型顯示,從現在到2036年,大部分地區的需求增長都將停滯不前。
埃森哲大中華區電力行業服務董事總經理王靖說:“伴隨著分布式能源逐步普及、監管力度加強以及能源效率亟需提高等影響,配電企業的營收受到沖擊,改善運營績效將是應對市場變化的關鍵。中國企業需要成為智能電網優化者,建立并擴展領先的電網運營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支持和引領快速變化的能源生態系統,幫助建立起更加分布式、低碳和以用戶為中心的電力系統。”
核心業務數字化轉型能提高效率,創造新收入契機
在配電業務的轉型過程中,數字技術將起到提升工作效率和電網性能的關鍵作用。從現在到2025年,受訪者認為能夠較大力度支持業務運營的顛覆性技術是無人機等自動化工具(59%)、數字孿生(55%)、人工智能(54%)、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47%)、區塊鏈(44%)和自主機器人(41%)。事實上,幾乎所有(99%)的受訪者都認為,到2025年,在設備集中控制和電網規劃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將被廣泛地用于常規的決策支持。
研究還表明,核心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可以釋放投資空間,支持企業積極捕捉新的收入契機。受訪者普遍認為,未來的增長機遇在于建立大型分布式發電設備(71%)、并網存儲(68%)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65%)等。
企業高管們還希望利用能源數據,成為消費者可信賴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例如,超過四分之三(77%)的受訪者將提供配電費率信息視為增長機會,三分之二以上的高管認為,需求響應計劃信息與通知、能源使用信息將是未來機會所在。
關于研究方法
埃森哲的年度“數字化電網研究”旨在評估日益發展的數字電網所帶來的影響與機遇。本次研究向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50位公用事業高管進行了調研,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丹麥、法國、德國、印尼、愛爾蘭、意大利、日本、馬來西亞、荷蘭、挪威、菲律賓、波蘭、葡萄牙、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泰國、英國和美國。在線的定性調查于2018年2至3月完成。此外,埃森哲開發了一套覆蓋各地區的電力需求影響模型,用以量化預測各項電力需求的綜合影響(以小時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