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10月21日 /美通社/ -- 今日,羅氏上海創新中心落成典禮在上海張江高科羅氏園區舉行。羅氏集團首席執行官施萬博士(Dr. Severin Schwan)、羅氏制藥全球首席執行官Bill Anderson先生、羅氏藥物研究和早期開發運營高級副總裁暨全球負責人Bryn Roberts博士、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女士、羅氏上海創新中心負責人沈宏博士,來自市商務委、市科委、市科創辦、浦東新區政府、市外商投資協會的領導以及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親臨現場,共同見證這一里程碑時刻。全新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聚焦于研究與早期開發免疫、炎癥及抗感染疾病領域的創新型藥品,也是羅氏針對乙肝的研發中心。創新中心的落成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升級,助力中國研發走向世界,服務全球,不斷滿足患者的未盡之需。
落成典禮前一天恰逢第31屆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召開,這也是羅氏集團首席執行官施萬博士連續第十年參會并建言獻策,施萬博士與羅氏共同見證了十年來上海發展的變遷與成就。從十年前直面醫療衛生挑戰,賦能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到如今聚焦數字化創新浪潮,助力上海打造智慧城市和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都彰顯了羅氏推動上海乃至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創新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施萬博士表示:“羅氏很榮幸成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參與者與推動者。中國一直在羅氏全球戰略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羅氏致力于把上海打造成繼巴塞爾和舊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戰略中心。今天,斥資8.63億人民幣的全新羅氏上海創新中心落成,我們將通過對新藥研發的大力投入,繼續履行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聚焦肝病,服務全球
作為一家以創新為驅動的企業,羅氏一直堅持對研發的持續投入。1994年,羅氏進入中國,成為入駐上海張江的第一家跨國企業。2004年,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成立,這是羅氏在新興市場設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也是跨國藥企在上海獨資建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主要從事藥物的研究和早期開發。2007年,羅氏全球藥品開發上海中心成立,推動并加速了羅氏創新藥品在中國的臨床開發及注冊,并于2009年加入羅氏全球藥品開發中心并成為其在全球的五個藥品開發中心之一。
投資8.63億元的全新羅氏上海創新中心歷時三年潛心打造,是羅氏研發中心升級而成。現擁有約150名科研人員從事藥物發現和早期臨床開發工作,且90%以上為本土科學家。截至2019年九月底,羅氏上海創新中心產出了223件發明專利申請,其中有121件已獲授權。同時,還與國內外眾多知名的學術機構、生物科技公司及研究機構開展合作,推進中國藥物研究與轉化醫學事業的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乙肝大國,且由乙肝所導致的原發性肝癌發病率、死亡率高,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為了盡早攻克這一危及中國患者的疾病難題,羅氏一直在中國積極投身于肝病藥物的研發工作。為此,羅氏上海創新中心建立了豐富的乙肝在研藥物產品線,由中國參與研究的多個疾病領域的候選藥物都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其中四款抗乙肝藥物已經進入臨床I期研究。
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女士表示:“羅氏制藥入駐中國25年來,始終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致力于幫助患者從根本上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通過一系列創新藥物,讓中國患者獲益。未來,我們將繼續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等海內外各部門開展交流與合作,加強研發創新實力,加速從科研到藥物的成果轉化,推動本土研發的創新藥物走向世界,惠及全球患者。”
匠心設計,創新驅動
創新是羅氏發展的基因,每年羅氏將總收入的約五分之一投入研發,致力于為患者帶來一流的差異化藥物。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高風險、高投入的過程,從研發到上市需要10年以上時間,而且一款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往往不到5%。即便如此,羅氏還是不斷堅持研發和創新。
全新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總面積達2.6萬平方米,分為220處模塊化工作區域,配備了世界一流的研發基礎設施和設備。內部結構采用“龍之舞”理念,空間的優雅曲線和靈動布局宛若舞動的游龍,集互動、機動、律動于一體。核心區域的半月灣空間以“生命之樹”為設計理念,可謂創新中心的神來之筆。通過七色藝術雕塑將研發中心四層巧妙的聯結,分別從常青生命、絢爛之才、創新分子、突破科技四個主題角度展現了羅氏在華研發創新的決心與信心。
設計上還結合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的實際需求與國際頂尖研發實驗室的成功經驗,以“協作、靈活、透明”為設計準則而打造。創新中心每層設置“中庭集市”作為交流和互動樞紐,為不同項目及多功能研究團隊提供了一個高度協作、緊密交流的良好環境;科研人員可以通過更靈活、更自主的工作方式投入研發,以便尋求不斷迸發的靈感;實驗室的空間格局打破了傳統方格矩陣式排列,流線型律動宛如透明的精妙布陣,使科學家的活動空間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
羅氏藥物研究和早期開發運營高級副總裁暨全球負責人Bryn Roberts博士表示:“全新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通過世界一流的設計和配套設施,為科研人員打造了一個科研實驗、互動交流、靈活辦公的多功能創新空間,也促進了科學家更多的合作與創新。我們相信未來創新中心將帶來更多的突破性成果,惠及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