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12月15日 /美通社/ -- 12月4日,由CGL主辦的“職場思辯者”2020年專場 -- 職業即創業,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圓滿落幕。本次活動CGL邀請了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CGL創始人Pierre莊華,就職業與創業和現場上百位企業家、企業高管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如何從投資視角看待職業機會?職業經理人應不應該創業?莊華和徐新分別從不同角度給出了他們的答案。本文整理自兩位嘉賓主題分享。
莊華:把職業機會看成投資機會
創業有兩種,一種是自己創業,還有一種是職業經理人加入創業團隊。CGL成立三年來交付了很多第二種“創業者”。從職業經理人成功轉型到創業企業的候選人,有三個特點。
特點一:入職即入伙
能夠用投資人眼光來看創業企業的候選人,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工作行為上,都做了更好的準備。入職即入伙,要把職業機會看成是投資機會。
投資人最看重的創業機會不外乎三個:一是賽道;二是人,企業家、創始人和團隊;三是有沒有融資的能力。能不能把加入創業公司的機會用投資人的眼光分析、觀察和深入研究,是最重要的一步。
把創業企業所提供的機會看成是投資機會,就會看到其中的價值。正所謂“一俊遮百丑”,“俊”就是人們清楚地知道這個創業項目代表了市場需求,產品能夠滿足需求,團隊可以完成這樣的目標。這個價值被發現后,在一般的跳槽過程中很多人追求的細節就不再是問題。“百丑”,創業企業場景不確定,組織發展不完善等,但這些都不再是影響決策的因素。
CGL近兩年交付的創業企業的候選人,56%的候選人是降薪加入,降薪的幅度是12%。“一俊遮百丑”,用投資人的眼光來判斷加入創業企業的機會,就不會在乎短期的利益,因為其看重的投資價值一定會有長期的回報。
特點二:人人匹配
成熟企業里通常要求人崗匹配,但創業企業因為充滿不確定,90%是沒有崗位描述的,在初創期和成長期,不是人崗匹配,而是人人匹配。
如何判斷是否人人匹配?職業經理人轉換到創業企業,不僅要研究項目,更要多見見創始人和創始團隊。在多見的過程中,有幾個考量因素:
第一,職業經理人與創始人的價值觀、愿景和目標是否一致,能否拉平認知;
第二,創始團隊的風格如何;
第三,所謂匹配也指職業經理人的經驗和技能是否具備稀缺性或者是互補,這會為經理人帶來很多發展空間和展現機會;
第四,默契感,即人和人之間的化學反應,“我們是同一類人”。
特點三:“核能力”
加入創業公司不是簡單的跳槽,需要大量的心力、體力投入,對候選人的能量級要求極高,有多高?可能是“核能力”級的。這個核能力又分成了兩類:一種是核爆,一種是核發電。
什么是核爆?像原子彈一樣,具備瞬間的爆發力。這種核能所帶來的瞬間的力量,人們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到,23%的候選人加入了創業企業后,他們的職能都發生了變化;還有37%的候選人,甚至行業都發生了變化。這些跨界需要很快的應變力,需要“核爆能力”。
還有一種能力是核發電,不是爆發,而是持之以恒、穩定地輸出。需要耐心,需要試錯,需要不斷探索未知領域。
加入創業公司,需要具備這樣的“核能力”,必要的時候像原子彈帶來瞬間的爆發力,在初創期和成長期,堅忍不拔,穩定輸出,用強大的心力和體力完成使命。
最后總結一下,加入創業公司,首先要有商業洞察力和價值發現的能力,否則人們不會為此而興奮;其次要有甄別和追隨優秀伙伴的眼光;最后要有all in的體力、爆發力和忍耐力。
徐新:每個人都應該至少創業一次
到底應該創業還是打工?在哲學意義上,徐新覺得人一生至少要給自己一次創業的機會,失敗了沒關系,再找工作就是。
創業的初心
徐新認為創業的幾個條件:首先一定要有Great Idea。很多商學院出來的人,就想自己創業,但是大部分不成功。因為他的初心并沒有基于創業最關鍵的那個Great Idea,解決一個痛點。
關于創業初心,徐新認為有幾個判斷標準:“第一市場是不是足夠大、足夠顛覆、足夠早,你是不是品類的開創者?我們對品類的開創者非常尊重,原創通常活到最后;第二,創業要不要合伙人?創業是一個孤獨的過程,最好有合伙人,但是一定要自己控股。一開始創業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不然內耗會非常厲害。當然合伙人也不能終身制,一定要像流水流動起來。”
選擇創業公司最重要的三個標準
加入一家公司就等于把自己投進去了,所以選擇創業公司尤為重要。如何選擇一家創業公司?
第一個關鍵指標是成長要快,唯快不破。這個月成長比上個月漲幅超過10%,一年就是3倍增長,大于15%,一年就是5倍增長。要找到三倍增長以上的,因為如此快的成長,說明品類對了,抓到了核心,打到了痛點。
第二,老板要靠譜。判斷標準:第一真心對用戶好;第二人要誠信,做團購的時候王興堅持所有的原價都是真實的,有對手故意虛高原價再打個折,但他堅持原價一定是真實的。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第三是被需要。在早期的時候,一定要進入核心團隊,成為核心一員。
最后加入創業公司,少要工資,多要股權。既然已經創業了,就一步到位,爭取多要點股份。創業公司最缺的不是資金,最缺的是人才。
提高人生重要決策的質量
無論自己創業還是加入創業公司,這些都是人生中的重大決策。決策實際上是信息的輸出,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的輸出等于輸入再加人們的判斷,因此輸入質量一定要高。怎樣提高輸入的質量?徐新分享了心得:
首先要跟最牛的人對話。不認識最牛的人沒關系,可以看他的演講,跟牛人對話不需要面對面,雖然能面對面最好。把牛人的演講都看了,其實很有收獲。王興為什么每次都能后發制人,因為他每進入一個賽道,都跟這個行業最牛的前20個人聊一遍,信息輸入的質量非常高。
其次就是當人們不知道的時候不要做重大決策。丁磊說過:“第一我不犯重大錯誤,第二最優秀的畢業生每年都到我這里來了。” 其實非常簡單。
最后就是你對行業深刻的洞察。做投資的一個重要邏輯就是對被投行業和企業的長期了解。
“很多投資人經常跟我說,你講的東西跟十年前講的一模一樣。我說因為有些東西會改變,有些是不會改變的,你的使命、愿景、價值觀,你的創業初心是不會改變的。我一直有兩個相信,相信品牌的力量,相信復合增長的力量。做投資越久,這個感受越深,當你打造成行業第一品牌的時候,每一年的增長帶來的財富是巨大的,這就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徐新表示。
CGL自2018年創業以來,得到了客戶、候選人朋友們的支持和幫助,CGL也希望通過“職場思辯者”品牌活動,為大家帶來更多回饋。2018年,CGL在北京第一次舉辦職場思辯者活動 -- “智能時代”顛覆思維,邀請了楊瀾、鄧康明、鄭云端等嘉賓對話。第二年,CGL “職場思辯者”2019年專場再次在京圓滿舉行,兩位重量級嘉賓,馮唐對話原龍湖集團執行董事CHO房晟陶,共同探討“長期主義與活在當下”。CGL “職場思辯者” 2020年專場CGL有幸邀請到了投資女王、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女士和CGL創始人Pierre莊華,探討“職業即創業”。未來CGL還將持續舉辦一系列職場主題活動,為客戶和候選人帶來更多價值服務,也期待大眾的加入,和CGL一起進化,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