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5年8月7日 /美通社/ -- 近日,微芯生物自主研發的 2型糖尿病藥物西格列他鈉(雙洛平®)單藥治療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的Ⅱ期臨床研究成果,在國際肝病領域頂級期刊《Hepatology》發表。研究顯示,接受西格列他鈉治療18周后,患者肝臟脂肪含量下降40%,超70%患者肝酶恢復正常值范圍。2024年,該研究曾作為唯一中國創新成果,入選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年會口頭報告。
MASH治療困境難破
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 MASLD)已成為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元兇"。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全球成人MASLD患病率約為32.4%。在中國,其患者數量已超過慢性乙型肝炎,成為第一大肝病。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曾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MASLD的嚴重類型,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以肝臟脂肪過度積累和炎癥為特征,約15%~25%的MASLD患者會進展為MASH。
MASH可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或肝癌,構成重大健康威脅。然而,多數患者早期癥狀隱匿,且缺乏理想的早期診斷工具,MASH的實際患病率可能被低估。目前,MASH的主要治療手段是生活方式干預,急需能有效逆轉肝纖維化或減緩病程的創新藥物。
由于該病發病機制復雜、異質性強且診斷困難,新藥研發挑戰巨大。截至目前,全球僅有一款藥物獲美國 FDA批準 ,用于治療 MASH伴中重度肝纖維化患者,中國尚無相關治療藥物獲批, 存在巨大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多維度獲益,揭示治療潛力
此次發表于《 Hepatology》的成果,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由我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尤紅教授牽頭開展。研究共納入104名符合條件的MASLD患者,隨機分配為48mg西格列他鈉組、64mg西格列他鈉組和安慰劑組,每日口服一次,持續治療18周。
結果顯示,西格列他鈉展現出對 MASH的多維度改善作用。 48 mg和64 mg西格列他鈉組肝臟脂肪含量分別下降28.1%和39.5%;肝脂肪含量下降超30%的患者比例分別為40.5%和65.9%。
肝臟健康改善方面,高劑量組患者谷丙轉氨酶( ALT)水平較治療前顯著降低50%以上,超過70%的患者ALT指標恢復正常值范圍,提示肝細胞損傷得到有效修復。同時,反映慢性炎癥與肝損傷的關鍵指標如CK-18、膽紅素等也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高劑量組患者肝臟硬度檢測值( LSM)下降2kPa,且療效呈現劑量與時間依賴性特征,為逆轉肝纖維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根據特定標準定義的 MASH高風險亞組患者中,西格列他鈉同樣顯示出治療效果。安全性方面,西格列他鈉在兩個劑量組均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大多數不良事件為輕度至中度,嚴重不良事件較少且與研究藥物無關。
糖肝共管,再添新證
作為最常見的慢性疾病,超半數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臨床就診的 MASH患者大多合并糖尿病。近年來,"糖肝共管"理念強調,在糖尿病和MASH等代謝性疾病治療中應兼顧血糖控制和肝臟健康。對于共病患者,理想的治療策略應實現多個維度綜合獲益,包括有效減少肝臟脂肪沉積、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血脂、緩解肝臟炎癥、抑制或逆轉纖維化進展,實現"源頭"治療,同時,還須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近期,一項發表于法國糖尿病研究學會官方期刊《Diabetes & Metabolism》的真實世界研究表明,西格列他鈉能顯著降低共病患者的肝脂肪含量,揭示西格列他鈉多靶點作用機制在"糖肝共管"理念下的潛在應用價值。
西格列他鈉已在中國獲批單藥用于治療 2型糖尿病,并于2023年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4年7月,獲批與二甲雙胍聯用。作為全球首個 PPAR 全激動劑,西格列他鈉可同時適度激活PPARα、PPARγ和PPARδ三個受體,調節糖、脂和能量代謝平衡。這種"三靶點協同、多代謝通路干預"的作用機制,使其展現出獨特的多維調控優勢。既往臨床研究顯示,西格列他鈉能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實現血糖持久穩定控制;在代謝綜合調控方面,西格列他鈉可同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顯著減少肝臟脂肪沉積,為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提供了優效的綜合管理方案 。
面對日益增長的 MASH-糖尿病共病患者群體,臨床亟需能同步改善肝臟與代謝健康的治療方案。西格列他鈉有望通過多靶點機制同步改善肝臟與代謝指標,精準匹配糖尿病共病群體的復雜需求,為中國慢性病綜合管理探索出可持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