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汽車行業所需企業文化和領導力
上海2014年5月15日電 /美通社/ -- 2014年5月6日晚上六點,復旦-BI (挪威) MBA 項目行業論壇 – “走近中國汽車業”在上海圣諾亞皇冠假日酒店舉行。復旦-BI (挪威) MBA 項目的部分師生和一百多位相關行業的職業經理人齊聚一堂,聆聽了來自汽車行業高管們的行業分析和專業解讀。
汽車行業面面觀
論壇伊始,BI 挪威商學院教授、復旦-BI (挪威) MBA 項目學術院長 Jan Ketil Arnulf 教授首先致歡迎辭。“我們項目18%的學員來自汽車行業,很高興看到這么多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共聚在此,參加本次論壇。”他強調,領導力在這一行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汽車行業也將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的關鍵增長點。
其后,康斯博格汽車集團 (DCS) 亞太區高級副總裁 Bent Wessel-Aas 先生闡述了其對領導力文化的理解。在他看來,中國汽車行業遲滯不進的原因在于企業文化的積重難返。“儒家的思考方式造成了因循保守、一言堂家長制、重關系輕質量等局面,代工生產則導致中國供應商簡單拷貝國外解決方案,缺少創造力和延展性的后果便是價格和質量上的硬傷。”隨后,他借鑒了語言學領域的路易斯文化種類模型,分享了他對汽車行業文化偏向的研究。
合資企業的文化沖突和共融
在演講環節,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方敏先生做了題為“關于汽車合資公司中的企業文化淺析”的精彩演講。嚴先生在汽車行業有著三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公司旗下近年來也成立了若干跨國合資公司。他首先簡單介紹了中國汽車產業的背景和現狀。“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汽車總銷量連年持續上升。”針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角色這一現象,他將中國汽車產業的特點歸納為規模經濟、寡頭競爭、全球化產業、供應鏈全球化、研發體系同步化等。“不過,中國汽車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面臨著來自能源、環境和社會三方的嚴峻挑戰。”
隨后,他以中日合資的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為例解析企業文化。東風日產在2003年引進了日本先進的管理手段和產品技術,卻在次年陷入了生產回落的困境。究其原因,是中日雙方的管理層在速度與創新、流程與計劃方面的分歧所導致。以面向員工的大范圍調查為基礎,公司展開一系列分析、反省、溝通和討論,并制定了“東風日產行動綱領”,確保企業走上快速發展軌道,成功實現了求同存異、優勢互補。“企業文化是企業活力的源泉,影響著企業的管理績效,并在推動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中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嚴先生還介紹了合資企業初創時期的發展經驗。
跨國企業的可持續領導力
隨后,沃爾沃(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才與能力發展總監肖寒女士圍繞“沃爾沃集團的可持續領導力發展”主題分享了她在領導力管理方面的經驗。
“從電視臺記者、到復旦 MBA 項目的學生,再到咨詢顧問,最后選擇人力資源這個領域,這一路走來,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在此期間,她積累了豐厚的職場經驗:第一,要擺脫條條框框的束縛;第二,要有全局眼光;第三,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第四,要有文化差異的認知;第五,要學會欣賞差異。
接著,肖女士給出了可持續領導力的定義,并講解了沃爾沃在建設可持續領導力方面的具體模塊和做法:超前意識,機動學習機制,繼任管理。企業鼓勵員工以開放的態度包容和接受多元價值,尊重個體差異,組織全球合作創新,在復雜環境中總結經驗,主動出擊,幫助潛在的領袖在領導力量表中不斷攀升,從而激發工作熱情,提升企業績效。
最后的圓桌談話和問答部分,在場觀眾與臺上嘉賓積極互動,就汽車行業商業文化、未來中國汽車行業的較大挑戰、人才國際化、企業組織架構等問題展開了充分討論,整場高質量的論壇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