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駐華系統與中國政府共同紀念國際消除貧困日
北京2009年10月1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在第17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到來之際,由中國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國駐華系統聯合主辦的“國際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周六(10月17日)在北京成功舉行,探討國際金融危機為減貧與發展問題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共有來自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官員、國際機構代表、學者等約200位中外嘉賓出席本次論壇。
(Logo: http://www.hnpg.net.cn/sa/20061107113358-34.jpg )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小建以及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執行干事蘇拉亞.奧貝德 (Ms. Thoraya Ahmed Obaid) 等,代表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論壇上作了主旨發言。同時,聯合國駐華系統協調代表馬和勵 (Mr. Khalid Malik) 宣讀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特意為此次論壇發來的致辭。
這是為紀念國際消除貧困日而舉辦的第三屆年度論壇,它已成為了一個中國實現千年發展目標進程中信息交流、各方對話、政策制定的重要平臺。今年論壇的主題“金融危機與貧困:挑戰與行動”,著重于探討由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和不穩定性因素,尤其是在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有可能再增加9千萬,然而2007到2008年向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流入預計下降80%的情況下。
因此,中國在實施千年發展目標上取得的進展顯得尤為突出。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統計,中國在過去的25年中的扶貧成果占世界總額的67%。沒有中國的貢獻,千年發展目標的第一項 -- 到2015年前將世界上極端貧困人口減半,將無法實現。
范小建主任在發言中強調,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有效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對遏制貧困地區農民收入下滑發揮了積極作用。他著重指出,政府從2008年起實行了新的扶貧標準,新標準提高到人均年收入1196元,扶貧對象覆蓋4007萬人,標志著中國的扶貧工作進入新階段。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致辭中評價了中國在應對金融危機所做出的努力,并大力贊揚了中國在扶貧工作上取得的杰出成績。他也呼吁,經濟危機下,當很多國家下調扶貧預算和減少發展援助時,我們不能忽略扶貧工作的持續性。“面對全球多重危機,世界上最貧困和最脆弱的群體值得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經濟衰退期,最先受到牽連并且損失最多的是窮人。”
作為回應,奧貝德強調了中國在推動人類發展和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帶頭作用。”中國在雙邊援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通過聯合國系統,中國能夠向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官方援助。”
聯合國駐華協調代表馬和勵 (Mr. Khalid Malik) 強調了國家內部機構和不同國家之間通過合作開展扶貧工作的重要性。“政府、企業、媒體、社會組織都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很高興看到這么多來自不同的社會領域的人士,會聚一堂,探討如何發揮各方優勢、集合力量資源,在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對抗全球危機。”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吉姆.亞當斯 (Mr. James Adams),埃塞俄比亞財政和經濟發展部長蘇菲安.阿赫邁德 (Mr. Ahmed Shide),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副秘書長沙祖康 (Mr. Jomo Sundaram),中國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世界糧食計劃署副執行干事西蘇廬 (Ms. Sheila Sisulu),都在上午進行了主旨發言。
下午召開了兩場平行會議,議題分別是“確保包容性及可持續性的復蘇”和“推動克服經濟危機的共同國際行動”。接著舉行了全體會議,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地區扶貧主任尼克拉斯.羅斯利尼和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主任吳忠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