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1年5月6日 /美通社/ -- 由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GCP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制定、國內首個《CDK4/6抑制劑治療激素受體陽性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應用共識》*(以下簡稱“共識”)在《中華腫瘤雜志》正式發布。
該共識系統性介紹了CDK4/6抑制劑的適用人群、藥物特征、用藥監測以及不良事件管理等,以期加深臨床腫瘤醫師對CDK4/6抑制劑藥物的認知,推進臨床決策的精準性,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最終目標。
共識發布會于4月26日19:00在線上召開,共識制定專家組王佳玉教授、殷詠梅教授、佟仲生教授、馬飛教授共同進行了共識解讀,專家組成員還就共識的臨床應用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CDK4/6抑制劑作為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靶向藥物,不但能夠顯著延長HR+/HER2-晚期乳腺癌的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而且還讓患者免于傳統化療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徐兵河教授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CDK4/6抑制劑類藥物上市與國外上市的時間相差極短,CDK4/6抑制劑具體應用規范國內外均在進行之中,尤其在國內,晚期乳腺癌的治療還不成熟,因此我們專家組一致認為制定CDK4/6抑制劑臨床應用的中國專家共識,規范指導CDK4/6抑制劑的應用十分有必要。希望共識發布以后能讓專業醫生有據可循,讓廣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能獲得更好的、規范的、個體化的治療選擇。”
初出茅廬:CDK4/6抑制劑改變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格局,但中國臨床應用相對滯后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其中,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而在中國,乳腺癌常年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每年發病約為30.4萬例,其中約3%~10%的婦女在確診時即有遠處轉移,即使是早期患者中,約有30%可發展為晚期乳腺癌。我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20%,總體中位生存時間為2~3年,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超過70%的為HR+/HER2-型,而此類乳腺癌的靶向治療時代的起步與突破較晚。一直到全球首個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愛博新®)2015年獲得FDA批準上市,此類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才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自此,HR+/ HER2-晚期乳腺癌的臨床治療格局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近幾年來,中國乳腺癌總體治療水平所取得的進步有目共睹,患者5年生存率已突破82%,但與美國相比仍存在差距,美國高達90%。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乳腺癌診療更規范,有資料顯示,在美國臨床實踐中接受CDK4/6抑制劑+內分泌一線治療的患者比例已達到48.7%。但在中國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臨床應用相對滯后,對腫瘤醫生的專業培訓也有待加強。為了規范晚期乳腺癌的診療,《中國晚期乳腺癌規范診療指南(2020版)》已經將CDK4/6抑制劑靶向聯合方案推薦為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線標準治療方案,隨著本次《共識》的發布,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從哌柏西利等CDK4/6抑制劑類藥物中獲益。
臨床實踐中,選擇合適的CDK4/6抑制劑來進行治療固然重要,但管理CDK4/6抑制劑的不良反應同樣重要。一個好的治療方式只有患者能夠耐受,才能長期堅持服用,產生長久的獲益。為此,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吳德沛教授談到:“眾所周知,CDK4/6抑制劑影響骨髓造血細胞增殖分化成熟。但要注意,CDK4/6抑制劑對白細胞的影響是暫時的和劑量依賴性的,可以通過停藥或降低劑量或并用造血生長因子而使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所以,CDK4/6抑制劑類藥物的血液毒性是可控可測的,患者普遍可以耐受。”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夏云龍教授也從腫瘤心臟病學角度,解惑了部分醫生和患者對于CDK4/6對于合并心血管疾病人群、以及應用后致心血管損傷潛在風險的顧慮。“臨床研究發現,瑞博西利可能引起QT間期延長,所以合并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應該根據危險因素謹慎評估后應用。而且所有患者如需使用都應該動態監測心電圖和電解質,并且對聯合應用其他潛在致QT間期延長藥物格外審慎。另外,阿貝西利也有潛在增加靜脈血栓的風險,因此對于血栓高危的乳腺癌患者,如需使用,則需要評估和預防靜脈血栓栓塞(VTE)的出現,必要可以考慮啟動抗凝等一級預防措施。使用時應監測患者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的癥狀和指征,如有異常及時進行診療。”
科學致勝:真實世界研究,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助力晚期患者“尊嚴生存”
隨機臨床試驗曾被認為是當前評價臨床試驗是否具有顯著治療效果的標準研究設計,然而由各種原因導致的數據缺失會影響到意向性分析,以及進一步威脅到研究結論的有效性,限制了其結果在具體的臨床實踐異質人群當中的廣泛應用。近年來,真實世界研究越來越多地被用于了解新藥方案在實際臨床實踐中的療效和安全性,它也是循證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臨床醫生針對異質人群和不同亞組患者進行治療的優化決策。
首個獲得美國FDA批準聯合治療HR+/HER2-晚期乳腺癌的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自上市至今已經惠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80,000位患者,具有更豐富的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在今年3月25日,Breast Cancer Research雜志發表的一項在美國真實世界臨床實踐,一線使用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聯合來曲唑(LET)對比LET單藥治療激素受體陽性(H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ER2-)轉移性乳腺癌患者,該研究是在絕經后HR+/HER2-轉移性乳腺癌一線治療的第一個真實世界OS的數據。結果顯示:CDK4/6抑制劑哌柏西利聯合LET較LET單藥治療組降低死亡風險42%,且在各個亞組中也均呈現哌柏西利治療的生存優勢,同時降低疾病進展風險46%,顯著改善了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預后,讓患者得以“尊嚴生存”。
共襄盛舉:多科室專家學者緊密協作,共同支持和完善共識篇章要義
本次共識制定得到了乳腺癌及相關領域專家的大力支持。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崔久嵬教授、江蘇省腫瘤醫院馮繼鋒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胡夕春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金鋒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李曼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厲紅元教授、福建省腫瘤醫院劉健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劉強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劉運江教授、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馬斌林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馬飛教授、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莫欽國教授、湖南省腫瘤醫院歐陽取長教授、安徽省立醫院潘躍銀教授、天津市腫瘤醫院史業輝教授、遼寧省腫瘤醫院孫濤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唐金海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滕月娥教授、天津市腫瘤醫院佟仲生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佳玉教授、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樹森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王濤教授、浙江省腫瘤醫院王曉稼教授、山東省腫瘤醫院王永勝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中華教授、湖北省腫瘤醫院吳新紅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楊謹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殷詠梅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劍教授、哈爾濱醫學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清媛教授、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乳腺中心趙久達教授共32位乳腺癌領域專家參與了共識的討論與修訂。同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程蕾蕾教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韓悅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藥劑科李國輝教授、北京協和醫學院消化科李玥教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吳德沛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夏云龍教授共6位跨領域專家也參與了共識的制定,從血液學、腫瘤心臟病學、消化科、藥學等方面為特殊人群用藥和不良反應處理方面提出了指導意見。感謝所有專家對本次共識的鼎力支持。
撥云見日:規范晚期乳腺癌診治,患者長久質量生存曙光已現
乳腺癌診治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患者不幸得了乳腺癌后,首先還是建議去腫瘤專科醫院或者到大型綜合醫院的腫瘤科室就診,只有得到規范的診斷和治療,才能獲得更好的預后。對于晚期乳腺癌患者,也不能放棄希望,相信隨著哌柏西利等CDK4/6抑制劑在臨床應用經驗的進一步積累,廣大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不僅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也能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輝瑞公司為本次共識制定提供學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