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年3月25日電 /美通社/ -- 3月22日,由中國科技服務旗艦企業文思海輝,聯手國內頂尖研究生院 -- 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全球頂級IT巨頭IBM三方共同建設的“中國科學院大學-IBM-文思海輝聯合工程碩士大數據研究生班”在北京落地,首期學員開班入學。這是炙手可熱的大數據領域的碩士培養項目,同時也是國內頂尖公司與中國頂級研究生院及國際頂級公司在在職人員碩士教育這一層面的強強聯合,標志著由“產學研”三方聯手開創培養適應時代的高端人才的先河。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把培養大數據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向前務實推進了一大步。
該項目的大數據研究生培訓班的開班,面向大數據領域在職研究生學歷和能力教育,實現“訂單式培養”。項目基于中國科學院大學與IBM聯手創建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碩士項目,并由雙方共同發起的IBM-CEIT創新教育中心負責具體承辦。此次的大數據研究生培育模式,從學術的層面到實戰的層面,都有完備的覆蓋。在聯合舉辦工程碩士的基礎上,依托IBM教育學院與CDL和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的創新中心,借助“IBM-中國科學院大學-文思海輝大數據實驗室”,以及“IBM-中國科學院大學-文思海輝大數據在職碩士項目”構成相對完善的工程碩士培養體系,是在大數據領域,結合產業領先實踐,培養高端人才的一次創新和有效的嘗試。未來,各方還將依托“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項目”資源在師資培訓、教材出版、聯合科研、案例實踐等方面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
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到2016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較大的大數據市場,市場份額達到8.03億美元(約50億人民幣),未來中國將形成全球較大的大數據產業帶。Gartner近期的報告則預測,由于大數據熱潮的出現,全球大約會新增440萬個IT職位,數字龐大到驚人的程度。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分析專業委員會資料顯示,2014開年企業對項目數據分析師的人才需求呈現迅猛增長之勢。數據分析人才體量小,人才市場需求巨大成為企業招聘遇到的顯著問題。此次三方聯手的培養項目,正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旨在突破目前國內大數據領域人才需求的瓶頸,也凸顯文思海輝對大數據戰略的重視,以及對人才培養戰略的積極布局。
據中國科學院大學該項目負責人朱鵬翔介紹,中國科學院的前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始建于1978年,于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較早的研究生院,目前是亞洲培養規模較大的研究生院,也是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齊名的國內頂級研究生院。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大學始終堅持開門辦校的原則,注重與科學技術領域緊缺的高精尖人才的培養,此次“大數據研究生班”的落成,即是這一理念孕育出的碩果。
IBM實驗室信息管理部門總經理朱輝表示,一直以來,IBM堅持的一個既定戰略就是,在中國本地IT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希望成為中國的戰略技術合作伙伴。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跟中國本地的院校、企業合作,共同培養出高端的信息管理以及大數據分析的專業人才。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全球各地政府、企業在享受大數據驅動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在為難以找到并擁有合適技能的人才而困惱。已經成為大數據時代先驅的中國,自然也在遭遇同樣的問題。大數據專業高端人才的培養已經迫在眉睫,國內的高等教育以往在這方面基本處于空白狀態,亟需提早進行人才儲備,納入高等教育體系。
分析師預測,大數據產業的高速發展,其對于大數據人才的需求必然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未來,在各個行業和領域,大數據中高端人才必然會成為最炙手可熱的人才。
文思海輝總裁陳立峰、執行副總裁國內金融事業群總經理馮明剛、高級副總裁王闖舟先生都參與了開學典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文思海輝領導表示:大數據不僅成為國際公認的關乎社會發展趨勢的重要技術,也是商業企業和政府的核心戰略資源和創新驅動力。利用好大數據,才能其價值轉化成生產力的企業必將具備強勁有力的競爭優勢,從而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大數據人才不同于傳統人才,是一種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目前,中高端人才是我國大數據產業最具價值和最為緊缺的。此次大數據研究生的開班,是大數據領域的長期戰略性人才培養項目,實現了產、學、研三方的有效融合,三方共同拿出在研究生教育、大數據研究和商業較佳實踐上的核心資源和成果,目標是培養出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緊缺的中高端人才。該班招生方向面向IT行業以及企業用戶,培養的職業方向涵蓋了大數據的工程師、規劃師、分析師、架構師、應用師等多個細分領域和專業。大數據作為新興產業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是中國未來10年的黃金產業,將來培養出來的中高端人才,不僅面向大型IT企業,也必將成為金融、電信、航空旅游、工業制造、電子商務以及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商業各個重要行業和領域的中堅力量。